终极大战之日终于来临,晚上黄盖将军就会去曹操处诈降,引燃曹操的战船。届时东南风一起,曹操的二十万大军便灰飞烟灭。
午后,李置亲自去黄盖将军处替周瑜犒劳他。蔡中蔡和仍在,周瑜想叮嘱黄盖几项要注意的事项,只能请李置代劳。李置伪装成了士兵模样,与黄盖一起装船。
李置看着战船轻飘飘地浮在江面上,便对黄盖道:“老将军,去找些重物盛满船舱。”
“为何夫人?空船不是更便于行动吗?”
“若曹操远远望见你带来的是空船,那他必不会让你靠近,这样就坏了公瑾的大事。”
“原来如此,还是夫人思虑周全!”
黄盖随即找人弄了些大石块,与事先准备好的干荻和枯柴装到船舱内,在里边浇上油,外面裹上帷幕,上边插上旌旗,预先备好快艇,系在船尾。
黄盖坐在石头上有条不紊地指挥着,李置低头瞟见他腿上的绷带有些松,她便俯下身子亲自给黄盖系上。
“夫人,万万不可!”黄盖连连阻止道,“怎能劳动夫人为我做这些?”
“将军小声点!别让人知道我的身份。”她为黄盖系好绷带,机警地朝四下望了望,确定没有可疑人员之后,她朝黄盖道,“黄叔,您为了公瑾不惜承受断骨之苦,这份恩情,我们夫妇二人定然铭记于心,永世不忘。”
“夫人,您言重了。”
周瑜站在长江边,手持一杆指令旗,好像在测风向。
李置拿了一件棕色的毛绒大氅,披在他的肩头:“江风瑟瑟,公瑾以后定要多穿些衣服。”
他握着李置的手,深情道:“有置儿在我身边,我心暖如阳,何惧严寒。”
“大战在即,你不紧张吗?怎还有心思与我玩笑。”
“意料中事,为何要紧张?”公瑾一手将她揽入环中,一手高举着指令旗,“此战曹操必定会失败。”
指令旗上的风向依然是西北。李置便想起了三国演义经典桥段,借东风。现在正是严冬,按常理,这个时节根本不可能有东南风,而若刮来一阵西北风,根本烧不到曹操处反而会累及江东军的战船。
“公瑾,真的会有东南风吗?”
“我知道现在的时节,不可能有东南风的。”公瑾放下指令旗,低头看见了她忧心忡忡的样子,便展颜一笑。“不过,置儿你不必担心,到时候自有东南风袭来,助我战胜曹操。”
李置摇摇头表示不明白,公瑾指着江北的石壁接着道:“置儿你看,此处的地势奇特,在每年最冷的几天,西北风刮过去之后,自会转换成东南风刮回来。只要黄盖成功引燃曹操的战船,此战我军必胜。”
“难怪你选择赤壁作为决战之地,原来是为了风向。”她恍然地点点头。
“不错,自曹操官渡大败袁绍之后,我就料定他一定会南侵。这一战不可避免,这两年来,我来这里考察过多次,所以我才迅速占领南岸,逼曹操在北岸扎营。唯有如此,东南风才会发挥效力。”
“原来如此啊!”李置意味深长地望着滚滚不息的江面,心中不禁感叹。周公瑾没有打过败仗的原因,是因为他从不打无准备之战。
吕蒙穿着一身白色戎装,铿锵有力地走了过来,抱拳道:“启禀都督,军士们皆已整装完毕,请您检阅。”
周瑜解下大氅,交给李置:“置儿,在军营中等我,等我凯旋归来。”
“不!”她一手按着挂在腰间的佩剑,一手抓住公瑾的手臂,“我今日一身戎装,你还不明白吗?我要与你并肩作战,生死与共。”
周瑜没再说什么,让吕蒙取来了两杯酒,亲自递给李置一杯:“置儿,咱们喝一杯吧!我们不知前路如何,这杯酒就当是我欠你的交杯酒。”
李置幸福地饮下这杯酒,她正要上马的时候,忽然感觉浑身无力,便失去了知觉。周瑜上前抱起她,宠溺地吻了吻她的额头:“对不起,战场上刀剑无眼,我们好不容易才团聚,我绝不会让你再置身险境。你在此处好好地睡一觉,等你醒来之后一切尘埃落定。”
周瑜把她安置妥当,随即去检阅军士。
军士们列队整齐地站在寒风中,周瑜执剑走上演兵台,气势恢宏地朝士兵们喊道:“将士们,今夜我们就要与曹军决战,大家准备好了吗?我知道,三个月前,兄弟们都告别父母妻儿,与我一起出征赤壁,心里有诸多不舍。我更知道,对于有些兄弟而言,那一别,就是与亲人们的永诀。我也一样,我心中也有牵挂,也有不舍。可曹操侵犯我们的家园,我们必须奋起反抗,如果江东没了,我们的家园也就没了。所以,今夜火势一起,我们必须团结一致,将曹军赶回许昌。兄弟们,周公瑾在此先对你们说一声,辛苦了!”说罢,公瑾朝将士们深深地鞠了一躬。
将士们都将武器举过头顶,山呼海啸般喊着:“都督,都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