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做二不休,她便换了套夜行衣,趁着夜色出了府,去那老大夫的居所查探。
却没想到看见那位老者和李置,一个在树上,一个在树下,优哉游哉地喝酒。不一会儿,李置还扯着老者的衣领,动作十分亲昵。她一路跟着李置回了府里。却看见让她心痛的一幕,她的夫君在新婚之夜居然和另一个女人缠绵悱恻。
小桥回到了喜房,看见满目红色,感觉要刺瞎自己的双眼。今夜注定无眠,何不把这个消息告诉主上。于是她重新蒙上了面,去了孙权处。
孙权知道,小桥新婚之夜来跟自己汇报,一定有什么重大情报,却没想到李置和风纪子果然是旧识。难怪都称呼他为东吴大帝。
“你可看清楚了?这件事可不能弄错,她到底是周夫人。”孙权确认道。
“回主上,那人正是李置!她和那老大夫有说有笑,举止十分亲昵!”小桥回道。她很奇怪,姐姐明明知道为什么要瞒着她呢?即便是姐姐的心背叛了孙权也没必要瞒着她?她的心也倾向了周瑜,告诉孙权这些,不过是利用孙权对付李置罢了。
孙权让小桥先按兵不动,他自会处理。
孙权从一个木匣子中取出一册竹简,展开竹简后,有两个醒目的大字:孙策!
他当即刺破了手指,在“孙策”二字上画了一个大大的叉号。他心想:大哥,抱歉,是弟弟对不起你。周夫人,也算你不走运了,谁让你让我感觉到前所未有的危机感,我只能......。他在“孙策”旁边写上“李置”二字,然后再在字上画上鲜红的大叉号。
建安四年,公元199年。这一年注定不平凡。
建安四年三月,袁绍经过连年的征占,终于攻占易京,灭掉公孙瓒,全据幽州。早在建安三年,袁绍就开始向公孙瓒大举进攻。公孙瓒待部下刻薄少恩,凡其将被敌方围者,皆不许发兵相救,以为救一人,使后将恃救,不肯力战。及至袁绍来攻,公孙瓒南边驻防诸将自觉不能守者,或降或逃,袁绍不战而进,很快攻至易京。公孙瓒见形势急迫,派其子公孙续向黑山军求救。又想亲率大军突围,与黑山军会合袭击袁绍冀州。其长史关靖认为,如果放弃易京,会使军心涣散,不战而溃,以此公孙瓒又决定坚守待援。建安四年三月,黑山帅张燕与公孙续率兵十万,分三路来救。公孙瓒闻知,遣人密告公孙续,使其埋伏五千铁骑于城北洼地之中,约期举火为号,城内外一刘出兵,夹击袁绍。不巧书信被袁绍士兵截获,袁绍将计就计,在城外设下伏兵,并按约定日期举火。公孙瓒见城外火起,以为救兵来到,亲自率军出城,结果中伏,大败而归,只得据守孤城,时公孙瓒在易京修筑堑围十重,其内修筑高大土台,台上复筑木楼,息居于其中最高者之上,自谓万无一失。袁绍命军士挖掘地道至楼下,纵火焚烧、木楼倒于公孙瓒所居土台之中。化孙瓒见大势已去,遂杀其妻子姊妹,引火自焚。袁绍士兵攻入,将其杀死。于是,割据幽州一时的公孙瓒遂告覆灭,幽州也随之为袁绍所占。
袁绍攻灭公孙瓒后,占有冀、青、幽、并四州之地,实力与地盘都大大增加,有军队数十万,兵精粮足。袁绍以其长子袁谭、次子袁熙、外甥高干分守青、幽、并三州,准备凭借强大实力,南攻曹操,进取中原,实现他讨平天下的愿望。
建安四年四月,曹操率大军进临黄河,派大将史涣、曹洪攻取河内郡。此前,原河内太守张杨被部将杨日杀死,中将眭固又将杨日杀死,归附袁绍,驻军于射犬。史涣、曹仁渡攻击射犬,斩杀眭固。曹操随即亲率大军过黄河,围攻射犬。原河内长史薛洪等投降。河内“南拒虎牢之险,北倚在行之固”是黄北岸一战略要地。曹操任命魏种为河内太守,以控制这一战略要地。
建安四年夏,袁绍挑选精兵十万,战马万匹,准备南攻许都,消灭曹操。袁绍谋士沮授认为己方师出连年,刚刚消灭公孙瓒,百姓疲敝,仓库空虚,不易动,劝袁绍与民休息,劝课农桑,对曹操采取缓图之的策略。他说:现可以先遣使将攻灭公孙瓒事献捷天子,如不能通,再上表奏曹操阻我朝奉天子,然后进军黎阳,修造舟船器械,同时分遣骑数股骚扰曹操,使其不得安,然后攻之,可以逸待劳,平定曹操。这是万全之策。另谋士郭图、审配以为,兵法上说人数超过对方十倍以上便可包围对方,超过五倍就可进攻,与敌人人数相等便可与其决战。现以袁绍的神武,率冀、青、幽、并四州精兵攻伐曹操,易如反掌,用不着拖延。沮授又说:曹操奉天子以令天下,现我大军南伐,师出无名,而且曹操法令声明,士卒精锐、非公孙瓒可比。我看恐怕不行。郭图、审配又说:现我兵精将强,正是消灭曹操大好时机,应该见机知变,不应固执以求万全之策。袁绍听了谋士们的争论,认为郭图等人所说正确,决定马上进攻曹操。
袁绍准备率领大军南征的消息传到许都,许都诸将都以袁绍大难敌。曹操却认为,袁绍为人志大而智小,色厉而胆薄,兵多却指挥不明,将骑而政令不一,虽然兵多粮足,正好为我所用。于是预作部署准备迎战。八月,曹操进军黎阳,派在青州有潜在影响的臧霸进攻入青州,占领齐、北海等地,以巩固右翼,防止袁绍军队从东面夹击,又命大将于禁屯军黄河南岸,临视袁绍动静。九月,曹操返回许都,分兵扼守官渡为许都北面的咽喉要道,准备迎战袁绍。
袁绍准备进攻曹操,先遣人招降张绣,以使曹操腹背受敌。张绣准备答应,但谋士贾诩劝他投降曹操。张绣认为袁强曹弱,自己曾大败曹操,杀其子、侄,不愿投降曹操。贾诩说,正是因此,才应该投降曹操,袁绍军队众多,现我以很少的部众投降,袁绍下定不以为意,而曹操军队寡弱,又正是用人之际,我们降曹,一定会受重视,而且曹操奉于子以令天下,名正言顺,又曹操有天下之志,正要示天下以德,一定不会计较以前的嫌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