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973年,大宋开宝七年,九月,大宋发兵,灭南唐统一之战。
太祖发兵20余万,三路并进,趋攻南唐:东路吴越王钱做为升州东南面行营招抚制置使,率数万兵自杭州北上策应,并遣宋将丁德裕监其军;中路曹彬与都监潘美,刘通部率水陆军10万由江陵沿长江东进;西路王明为池、岳江路巡检、战棹都部署,牵制湖口朱令赟南唐军,使其不敢南下救援江陵,保障主力东进。
主帅曹彬,先锋军团潘美,刘通部,顺长江东下,南唐国库空虚,更皆名将被诛,缺乏统一指挥,大宋军势如破竹,连克池州,当涂,采石矶,并于此地架设浮桥,水陆并进,直扑金陵。
南唐,金陵城下。
大宋军先锋军团潘美,亲率刘通等数名副将远眺金陵城,但见城高池深,防守严密,内心微微一叹,不过又想到军功难得,咬咬牙,沉声道;“兵贵神速,趁着士气正盛,吾等应一鼓作气,直破金陵!”
众副将望了不远处的金陵城,皆是沉默,金陵乃南唐皇城,城高池深,防守严密,岂能一鼓作气,轻易破城。
刘通望着潘美,黑脸,羊须,三角眼一副奸诈之相,知是其争功心切,不怜士卒性命,有点恼怒,极力克制道;“将军,金陵城高池深,防守森严,我军劳师远征,千里奔波,将士疲惫,更皆孤军深入,势单力薄,大军主力仍在采石矶,不如待到主力及此,一举破城。”
“嗯?刘通,你敢违抗军令,扰乱军心?”潘美作势压制道。
“末将不敢,只是据实说之,此时攻城,与我军不利。”
“哼,谅你也不敢,刘通听令,率众即刻攻城,立刻执行!”潘美脸色一板,沉声喝道。
“卑职领令!”众副将无奈,只好领命而去。
刘通内心哀叹,却又不得不亲率部卒前去攻城,众士卒在弓箭手的掩护下,架云梯冲过护城河,直扑金陵城墙。
金陵城上,箭入雨下,更有滚石,火油,泼向大宋士卒,金陵城军民一心,急切难下,战况何其惨烈。
“小心!”刘通战场阅历丰富,亲身指挥攻城之时,时刻留心南唐军放冷箭,此时,正好瞧见金陵城弓箭手闪出垛口,突放冷箭,一把拉过前边的年轻士卒。
嗖!不待这士卒回过神来,一支冷箭插在了身旁,尾羽上还留有血迹,却是左臂被擦伤,与死神擦肩而过,救其一命。
“叫什么名字?”刘通注视着城墙,没看这被救的士卒,却是关切的询问道。
“张耆。”此士卒惊魂未定,却也干脆地说道。
“打仗也得靠脑子,明白吗?”刘通怒骂道,神情却是关切,军中皆是此等豪放之语,却让士卒听得真实。
“谢将军。”张耆点头称谢,拿起军刀又向前冲去,仍是勇猛,却不似先前那般蛮横,多了几分留心。
士卒用命,金陵城依旧矗立,潘美心知无望,不敢徒增伤亡,太祖何其英明,如此抢功之举,实是瞒不过,不由得微微叹息,下令鸣金收兵。
大宋诸将皆是松了一口气,领兵纷纷退去,只留金陵城上一片欢呼。
此次发兵攻城,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乃是潘美之过,但他见得诸将领兵退来,冲着刘通一声冷哼,怒而转身离去。
次日,曹彬率主力10余万精兵,分屯金陵城四周,将金陵城团团围住,切断粮道,又令部将四散谣传,金陵城破,后主归降,命部将南下收复镇江,常州,宣城等城池。
南唐灭亡谣言四起,诸城与金陵消息不通,守将一身无主,纷纷投诚,月余间,仅剩金陵孤城。
主帅曹彬谨守太祖之言,对金陵城池围而不攻,待其粮尽自破,尽取南唐库藏,以资军用,太祖尽收西蜀,南汉,南唐库藏,纳入封椿库。
金陵城围三月后,城内断粮,易子而食,乱象丛生。
南唐,后宫。
城围数月,人心惶惶,宫女,内侍,四散乱走,毫无体统,后主无计,决定投降,令人知会小周后,窅娘,保仪黄氏。
后主失魂落魄的进入澄心堂内,亲书降表,恰宰相陈乔觐见,哭啼道;“自古无不亡之国,降亦无由全得,岂不闻西蜀孟昶乎?徒取辱耳!请背城一战而死。”
李煜沉默,无可奈何的摇了摇头,握住陈乔的手,哭着道:“为何不与我一起投降宋朝?”
陈乔慷慨道:“微臣当国大政,而致如此,不死无以报国。”
后主不允,却又问候道;“徐铉归来否?”
宰相陈乔闻言,怒而愤慨道;“徐铉恐怕早已投敌了。”
后主微微失神,眼睛微红道;“徐铉误我,错杀林仁肇矣!”
此情此景,君与臣猛然醒悟,皆是唏嘘不已,陈乔又道:“事已至此,悔之不及,如今大宋兵临城下,若要解围,不如杀了微臣,拒命不降之罪具是微臣之意,唯有如此陛下到宋朝后还能保全。”
李煜听了,唯有哭啼,却是不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