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这话虽然没明指,可赵佩也晓得说得是石秀。要是从前,赵佩或许还有自己这样忠心耿耿,侯爷要能做国公,他也能随着侯爷再进一步的想头。到如今,知道能保住性命已是极有运气的事了,旁的不用再想。所以不但不应妻子柏氏的话,反将她责怪一番,说她多事口舌。
七出里就有一条罪名是口舌,赵佩这样轻易说了,柏氏委屈之余多少有些心寒,便在赵佩执意不肯瞧郎中时赌气不肯再劝。
赵佩在家呆了不过两个时辰,取了柏氏亲手做得的一罐秋油萝卜,一罐油炸小虾米,十几只腌得冒油的咸鹅蛋回了侯府。
到了晚间,赵佩就着秋油萝卜与咸鹅蛋,痛痛快快喝了两大碗粥。两碗粥下肚,赵佩就出了一身的汗,连着热度也仿佛退了一样。赵佩自觉爽快,还往大厨房要了两桶水,痛痛快快洗了回澡。
洗完澡的赵佩将摇椅摆到了房门前,一边又搬来一只小几,泡了一壶浓茶,倒了一碟油炸小虾米,在那里看人来人往。摇椅晃过来,赵佩便抓一只小虾米,晃回去又喝一口茶,十分惬意模样。同住一个院子的钱二郎还笑他,说到底是有娘子照应的人,果然不一般,还过来讨了一把小虾米去吃。
赵佩看见这些,起先还得意,慢慢就觉得人倦得厉害,两只眼睛像睁不开一样,就想起身回床上睡去,哪里想得两条腿一点力气也无有,竟是连站都站不起来了。
赵佩慌了起来,正巧方才讨要他小虾米的钱二郎走来,他便想请他扶一把,将他送回房,然后替他将府医请来,哪里想到,他嘴张张合合了半日,却是一个字都吐不出来。
好在他虽然说不得话,可脸上却是口眼歪斜,口角水滴答,只消不眼瞎,都看得出他情形不对。
不想那钱二郎倒真是瞎了眼,走到赵佩身边,手一伸,将装着油炸小虾米的碟子拿起,笑眯眯地在赵佩眼前一晃,“多谢了。”说了竟是扬长而去。
赵佩这时才知道不好,无论他心上怎么愤怒后悔,已出不了声,喉咙里嗬嗬做声,手脚抽搐得越来越慢,不到一盏茶的功夫,两脚重重踏了两踏,失去光彩的双眼张得老大,已是气绝了。
赵佩一死,石秀便命人将他的屋子封上,又使亲近随从报了万年县。
万年县令年长青听说是益阳候府出了人命,他那人素来胆小,可又不能不来,勉强壮起了胆往益阳候来。见着石秀先说了许多赔小心的话,见石秀还算和气,方过去查看现场。
赵佩的屋子里极干净,除着换洗的衣服并几本书以及几两碎银,与今日才带回来的几样小菜之外,旁的竟是什么都没有。年长青亲自看着仵作将吃过的茶并几样小菜一一验过,都是干干净净的,用的材料也都新鲜,可见不是叫人毒死的。
即不是叫人下毒暗害,且赵佩这副口眼歪斜的死像与中风极像,年长青便将与赵佩走得近的,或是他身死当日同他说过话的人一一叫来询问。问得赵佩连日发烧,饮食懒进,人瘦了许多,是个人都看得出他病了,偏赵佩讳疾忌医,不肯瞧病,以至延误良机。又听说赵佩回家一趟后倒是退烧了,可他才退烧便叫了水洗澡,想来就是洗澡时着了凉,把病根勾起,所以急病而亡。
年长青不想得罪石秀。
他拿什么与石秀比呢,石秀不久就是驸马,又是新皇爱婿,只消不出大乱子,益阳候府三代的富都是稳的。
可他呢?也是要交五十的人了,连着孙儿都进学了,他还同益阳候争什么?便是争出个是非曲直来,难道他还能将益阳候如何了?!不如现在将这事了了,许还能在益阳候面前留个好。便是益阳候不记他的好处也不要紧,只要不记他的仇,日后不拦着他儿孙们的前程就好。
是以,年长青复又来见石秀,将尸格与他看了。
石秀扫过一眼,说一句“辛苦。”便将尸格推还给年长青。
年长青看见石秀这姿态,就晓得他对结果满意,心上巨石一松,可到底有愧,是以又有些酸涩,他将尸格小心收好,推说还要回去结案,起身告辞。石秀便命长史将年长青送出侯府,态度也算得上和气,可石秀越和气,年长青越是不免多想,想自家要是没遂了他的意,这益阳候会怎么料理他。
万年县一走。侯府边将侯府才将柏氏请来,将赵佩忽然去世,仵作已经验过,赵佩是急病而亡的话说了,又有长史奉石秀吩咐封了一百五十两银子送到柏氏眼前。
柏氏听见丈夫身死可以说魂飞天外。想到昨日赵佩回家时人还好好的,夫妇们为着小事还争执了几句,不想只过了一夜就天人两隔,心下只不大肯信。可不肯信又如何?益阳候战功彪炳,名声极佳,实在想不出他暗害赵佩的理由。可要不是有益阳候的影子,一个壮年男人忽然暴毙,万年县就能轻描淡写的一笔勾过,连苦主也不叫来问一问的吗?
可莫说是无有证据说益阳候害人,就是有证据,他身在八议,也不是寻常官员能料理得了他的。什么受了冤屈的草民一张状纸告上衙门,就有青天做主,凭什么驸马仪宾都能一刀斩了,不过是哄傻子的!刑不上大夫,并不是虚妄。
柏氏也是明白人,晓得强不过石秀,且真要执拗,石秀能杀一个赵佩,自然能杀第二个,所以只能忍气吞声地答应,答应了不说,还得谢过石秀待赵佩有情义,肯赐他寿材做收敛之用。待出了一眼益阳侯府
赵佩死后,密信一事便算是揭过了,石秀也渐渐将此事抛在了脑后。这也是石秀身为男子的通病,总觉得女子在后宅争风是常事,即没什么恶果,便不值得大惊小怪。
算着蒋苓等人将到京,虽然侯府样样齐备,可石秀还是命人将又收拾了一回,位于中路的正院上房自然是蒋苓的,谁也占不走,这是礼法规矩使然,石秀也没做它想过。可刘丽华,石秀觉得她也算是和他一同吃过辛苦的,这回又受了委屈,也不好太亏待她,所以将东路最大的一个院子给了刘丽华,自以为一视同仁,再无偏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