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梁朝都城发生的这些新闻像长了翅膀一般传扬开去,梁朝的百姓们还罢了,上头哪个人做皇帝与他们的关系都不大,能叫他们有饭吃有衣穿就成,可这些年来,梁朝的皇帝一个不如一个,是以没有一个百姓担心魏朝大军打过来的,好歹听说魏地的百姓都能有口饱饭吃呢?
百姓们不在意哪个坐天下,官员们可就大不同了,要换了魏王坐天下,统共这些官位,魏朝又自家也有一整套班子,可怎么分得过来。文官们心思恍惚处理公务尚且要顾此失彼,更不要说武将和军士们了,更似一盘散沙一样,全无斗志,好些的与魏军一触即溃,差些的,索性直接降了。
是以,魏军以摧枯拉朽之势直逼都城,不过两月,三路魏军终于在城下会师,将梁朝都城围得水泄不通,而蒋璋也在离开京城九年后,重临旧地
九年前的蒋璋叫天兴帝父子两人盯得透不过气来,便是韬光养晦也不能消除天兴帝的疑心,连着自家妻子也被逼死。不过九年,形势逆转至此,就是蒋璋也不由得不得意一二。
依着蒋存智兄弟们的意思,恨不能当即攻城,拿下皇宫,好一雪前耻,还是夏侯齐等几位苦苦劝解,说无论如何,蒋璋曾是魏国公,便是最后叫天兴帝父子们逼反,到底也曾有君臣之谊,逼得太尽,反倒坏了自家名声。不如围而不攻,缓上几日,承诺保京城百姓平安,若是梁朝皇帝识相,自家降了也就罢了,若是负隅顽抗,到时也是蒋璋仁至义尽。蒋璋听说,深以为然。他这一点头,他那些儿子女婿自然也无话可说。
再说新帝,他叫众人硬架着做皇帝的这几个月来,每天听的是哪里又吃了败仗,哪路将领又不战而降了,哪里的官员又献了城,竟是连一个肯尽忠的都没有,早就灰心丧气,待要召拱他做皇帝的那些宗室们来商议,旨意发出去,竟是没有一个奉召的。新帝将自己关在殿中又哭又笑了整一日,到次日午后,终于打开殿门,召来当日值班的中书舍人写降表。
中书舍人,可时刻陪在皇帝身边,记录圣上口谕,代为拟旨,臣下的文书也整理得,听着就是风光无限。且因为长伴在皇帝身边,为着自家着想,每一任的中书舍人必定是样貌出色的人物。今日奉召来中书舍人姓个夏,也算少年得志,说是历经三朝,实际还不足四十岁,生得相貌清癯,颌下三缕修剪整齐的长髯,如是换上道袍,倒能有几分仙气,可这会子的夏舍人和仙气全沾不上半分关系,听说新帝要写降表,不由跪在地上痛哭失声。
哭的是大梁的江山从此倾覆,再难扶起;哭的是皇帝,大梁在他手上亡国,他年到了地下,也难见列位先帝;哭的是自家,一朝写了降表,千载万世都有骂名。
新帝叫夏舍人哭得也自眼红,把袖子掩了面,道:“罢了,你下去罢,朕再想想。”
夏舍人正哭,听到这句,一时竟就卡住了,抽了几声,倒也没甚好说的,如今京城被围,大势已去,皇帝就是再拖延,也拖不了几日,这又是何苦。夏舍人待要相劝,嘴张了张,又阖上了,他自家尚且自身难保,又怎么管得了别人呢?所以收了眼泪,行礼而退。
再说新帝,看着夏舍人退出去,又将殿内的史官与服侍的内侍也一并撵了出去,自己从袖子里摸出帕子来,蘸着茶壶里的残水将脸上泪痕擦了擦,正了正头上帽子,自家研墨。也是他做皇帝前是个不得志的宗室,虽不好说捉襟见肘,可服侍的人也不过那两三个,所以做起这些事来,也能说个从容。
新帝从容地研墨,从容地亲自写降表,而后又手书一封,先是自愧无能,愧对列祖列宗,使得高氏的江山断送在他手上,是以,他死后不必以帝王礼安葬,一口薄棺足能安慰了。又请蒋璋善待京城的百姓,勿要扰民,如此,他死亦瞑目。想是新帝对自家那些宗室们硬推举他做这皇帝,害他背上亡国之君的名声深深怀恨,又不忍陷害,是以索性一字不提。
写完降表与绝命书,新帝又将玉玺自盒中拿出,稳稳地搁在案上,自家一声不出地自边门出殿,往御花园去了。也是马腾云的叛乱造成宫廷内乱,而外面又是大军压境,所以缺少的内侍人数一直没有补足,看着新帝一步步往御花园去,起先也没人拦,更也没人跟。直要到傍晚不见新帝身影,宫人内侍们大着胆子进殿,看见绝命书才慌看神,四散去找,直找到半夜,才在一处枯井里找到了新帝的尸身。
新帝即死,梁朝侥幸苟活下来的宗室们再无斗志,再者,降表是新帝写的,与他们有什么关系,立时命打开城门献降。
再说蒋璋收着降表与绝命书,倒也洒泪,顿足道:“这是何必!何必!我哪里是忘恩负义的人呢!倒叫足下白白牺牲。”哭完,果真按照梁末帝遗信上说,整个京城都好说句秋毫无犯。只是薄葬,梁朝这位末代皇帝不要脸面,蒋璋自家还要呢,所以葬礼虽然远远比不上皇帝驾崩后的国丧,倒也很看得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