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胡顺娘虽然因守孝太严,病得七倒八歪,神智倒是明白。一来,她阿娘病故,胡锦年回来不回来差别不大。便是胡锦年真赶回来了,也未必能救她阿娘的命。田氏实实在在的是叫李氏折腾死的。因此殷氏在这件事上,并没有太大的干系。更要紧的是,李氏把殷氏无可奈何,不独拿她没半点法子,还得瞧她的脸色,看在胡顺娘眼中,十分快意。
什么叫报应,这才叫报应呢!
且她日后总要出嫁,出嫁之后,母家就是她的依仗,殷氏既能掌住这头家,她合该与她和和睦睦才是,是以胡顺娘半分没有同殷氏做对的念头。
而殷氏,她能哄住胡锦年,能将李氏堵得有哭难言,自然也是要心机有心机要手段有手段,起先也担忧胡顺娘会因为胡锦年待田氏薄情寡义,从而迁怒自己。不想胡顺娘回家之后,就遣了丫鬟来给她请安,说是养些日子再来给殷氏请安奉茶。
有了胡顺娘这句话,殷氏的一颗心算是放了一半。胡顺娘既然先来示好,那她这做继母的也不好再端个身份,所以开了箱笼取了些参芩阿胶等物,以仲郎三岁了,还没见过阿姐为由,亲自带着仲郎到胡顺娘处走了一回。
两人见面,殷氏先按着胡顺娘不叫她起身,又推仲郎与姐姐磕头,又说胡顺娘节孝,要仲郎效仿学习。
胡顺娘知道殷氏来意,丝毫不肯居功,只说父母生养子女一场,连这最后一程都不送枉为人子,并没有什么值得学习的地方,又夸仲郎肥壮可爱,懂事听话。
这几日,殷氏夸着胡顺娘,胡顺娘夸着仲郎,继母女两个相处甚欢。
说起来,殷氏虽然有些心机,秉性倒也不坏,不然也不能事殷娘子如母了。胡顺娘肯把善意对她,那她也肯以好意相对。看胡顺娘守孝这些日子熬得辛苦,容颜受损,她从前是殷娘子当个雅妓教养的,除了会弹琴吟唱,穿着打扮,调理肌肤也都学过,现在拿出本事来照顾胡顺娘,也算是学有所用。
胡家虽然不负祖上风光,底子倒还没丢光,所以胡顺娘打小底子打得就好,年纪也轻,内外调理了一年有余,渐渐恢复了从前的模样,虽然不算十分颜色,可也秀雅端正,见之望俗。
她能恢复从前风采,固然家里收藏的美颜养身方子奏效,也离不开殷氏的仔细照拂,所以这对儿继母女虽然不好说亲如母女,却也是你敬我让,竟有几分手帕交的意思,。因此,胡顺娘看幼弟仲郎亲近,因殷氏有孕在身,还要主持中馈,索性将仲郎带在身边,姐弟们好得仿佛亲生。
这些都叫胡锦年看在眼里,他即得意于新妻的贤惠温良又满意女儿孝顺懂事,还特地到李氏面前夸耀过。他倒是好意,本意是想劝李氏放开心胸,哪里想得到李氏起先只是无事挑剔殷氏,后来在殷氏身上屡屡吃瘪,竟是深厌殷氏,只碍着她要依着儿子过活,只能强忍,再被儿子说了这几句,一口乌气往上一撞,竟是气到晕厥。
李氏也是有些年纪的人了,又身体丰肥,原就有些气滞血淤的毛病,再一激一气,竟是中了风,待再醒来,已是口眼歪斜 连着话也说不清了。
李氏病了都不肯放殷氏过去,一心要她来床前服侍,这一回都不用殷氏诉说委屈,胡锦年就先拦在了头里,说了一通:殷氏怀有身孕应该好好休养,家里这许多丫鬟还怕没人服侍的话,将李氏的病又气重了几分。
过得四个月,殷氏又生下一子,唤做季郎,次日,李氏病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