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平帝平时虽然也有些目光短浅,可毕竟是正正经经的天潢贵胄,晓得在婚事上,就不是“天地君亲师”了,旁的事上不大好抗旨,唯独儿女亲事,做爹的若是不情愿,抗了旨,还能在文人士大夫中得个有风骨的美名。这样的事,蒋家从前不是没做过,是以一口回绝了。还叫宋太后只管荣养,不要问前朝事。
哪里想到,宋太后却是叫宋氏哄住,只以为蒋璋心思活络,必要捏住他的命门才好,他既然爱重他第三女,就把这个女孩子拿在手上,是以绕过成平帝,对着儿子只说是给蒋璋女儿们一些赏赐,实则是以她的名义下了一道册妃的旨意。
这是宋氏知道蒋璋既然心爱女儿,怕是不会肯把蒋氏三娘送进宫来,一再抗旨,待得天下太平,蒋家就没有下场!便是蒋璋趋炎附势,肯答应了,可进宫伴驾,听着风光,路可不好走,一个不小心,就是身死道消,死了的方氏就是前身,所以撺掇得宋太后成了事。
又说成平帝晓得他娘竟是瞒着他,偷天换日地下旨,送了个偌大的把柄与蒋璋,叫他能理直气壮地“忍无可忍。”,气恨欲狂。可宋太后毕竟是他生母,他还能将她废了杀了不成,只好到宋太后面前哭诉,问是不是他这个儿子哪里不孝,所以她要这样报复。
成平帝一番哭诉把宋太后吓得魂不守舍,也哭了起来,一行哭一行说她当年在先帝宫中是怎么不容易,好不容易他做了皇帝,又内忧外患的,她不过是想替他分忧罢了,难道这也错了吗?只她在哭诉时说漏了嘴,将宋氏也一并交代了出来。
成平帝早晓得凭宋太后一人是想不到这主意的,听见宋氏有份,再想一想她兄长宋辽的所做所为,更是恨毒,一声不吭地出了育圣宫,立时就命有司彻查安康郡王。
不想安康郡王为人太过怯懦,竟是皇室中难得的谨慎人,虽然不好说一丝错漏也没,可都是些无关紧要的小事,连着罚俸都挨不上。成平帝哪里答应,又批说不用心,有司只能再查。
不想安康郡王既然为人胆小谨慎,看着自家被皇帝盯上,哪能不怕不多想,格外用心,竟然叫他探听出了一二真相。
为次子定下宋氏时,安康郡王想的还是建康大长公主在宗室里素来有些声势,宋氏虽然庶出,可到底也大长公主唯一的孙女儿,她的夫婿,大长公主还能不照拂一二吗?可将将娶过门,接连闹出了宋辽迫死发妻,逼娶魏国公之女不遂,竟而半路截杀等等事,郡王已是有些后悔。待得建康大长公主去世,安西候府在勋贵中落魄之后,更是后悔。
还是宋氏为人机敏,仗着同族,飞快地奉承从前的宋嫔如今的宋太后跟前,安康郡王也就罢了。
可如今宋氏竟惹出这样的大祸,一个不小心就要累及全家,叫安康郡王如何能忍,是以冲冲大怒,回府立时将儿子叫来,将探听到的来龙去脉说了回,又道是:“我也知道你们伉俪情深,又有儿有女,可也莫忘了你自家身份。”说了摆手叫他回去,其子唯唯而退。
不出两日,安康郡王府突然传出消息,道是他们府里二郎的娘子也不知什么缘故,忽然得病,神智昏聩,满口胡言乱语,连着她的儿女也认不得了,更遑论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