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远候这一支折损大半,便是副将偏将校尉等仍有幸存,可主将一死,军心涣散,蒋璋虽然瞧不上这些残兵败将,可也不想留着叫高畅得手,便暂时收拢。自家又给天兴帝上本,以两军失其一,反贼高畅素来狡诈狠毒,唯恐他乘胜追击为由,收缩队伍,且后撤三十里,以待援兵。
这时的大梁天下因天兴帝连年四处用兵好容易四国一统,已是国库空虚,还没来得及喘上口气,又是灾年不断,民间十分困苦,受灾重的地方剥树皮为食的都有。百姓们一旦没了活路,左右都是个死,倒不如搏一搏,已是四处都是义军,占一处山头几个县城的十分普遍,更有占领了府郡之地自立为王的,是以将领们多半在外平叛。
天兴帝就是在这时接着靖远候一军溃败,蒋璋请求叛军的本章,以往瞧蒋璋不入眼,都有些吹毛求疵的天兴帝这回倒是没骂蒋璋养寇自重,居心叵测了。
实在是高畅之难缠,好说是国内所有反贼之首,在天兴帝看来高畅假托悯太子遗孤这招实在有用,骗了许多糊涂东西奉他为正朔,都好算句师出有名了。不想他竟又是天生的将种,老练如蒋璋和靖远候互为掩护,也才面前顶住了高畅不叫他再往前推。如今靖远候殉国,只剩一个蒋璋独木难支,谨慎后退也是有的。不然他再吃了亏,谁能抵住高畅?
到了这时,天兴帝也顾不得素日对蒋璋的不满忌讳了,满心要给他拨援军,可同宰相与太尉算来算去,军力竟有些捉襟见肘,如今能动的,唯有拱卫京师的十万平京军与两万人的天子近卫。天子近卫自然不能轻动,那平京军呢?若是动了这支,万一京畿有难,可如何是好!还不等朝廷诸公做出决议,高畅的叛军已绕过蒋璋部,一天一夜间连夺京畿通往外省的要道上丰安,宁乐两城。
两城并不大,人口也不多,加起来都不足五万,可这样轻易就落入高畅手中,一面是高畅军力强盛,打击精准迅速,还表明这个破绽是蒋璋故意把卖给高畅的。不然高畅怎么敢绕过蒋璋,把自家后军暴露,他就不怕蒋璋从后袭击吗?到时前有抵抗,后有追兵,两面夹击,就是他兵多将广也要吃个大亏。
这战报要送到天兴帝面前,蒋璋在京里是没家眷了,可旁支姻亲们还在,少不了吃个瓜落,偏这样要紧的消息竟然第一时间送进宫去。原来虽然也有幸存的士兵庶想往京里报信,实在高畅下手狠辣,一夺下城,便把四门要道封死,只许进不许出,哪个敢,凭你男女老少都杀无赦,更可怕的是,不光自家要死,还要连累亲朋好友,是以一开始有人犯险,连杀了两三户人家满门之后一时间就没人敢动。
可尽管没人报信,高畅也没停下进攻的步伐,三日后,高畅又下一城,这一回高畅没再封锁消息。不但没封锁消息,还给天兴帝发了一封檄文,先将天兴帝骂得狗血淋头,说他弑父杀兄,灭绝人伦,是人人得而诛之国贼。又说正因为天兴帝得位不正,为君又暴戾昏聩,所以上天便以连年的灾难示警。他高畅是先帝嫡系,悯太子的后裔,特来解民倒悬。
不但如此,高畅更把蒋璋也闪了出来,直说是他轻易端了靖远候一营,又在短短几日内连下数城,这都是蒋璋一直按兵不动的缘故。是蒋璋弃暗投明,迷途知返,晓得忠与大梁朝而不是忠于个昏君。如今不与他合兵一处,不过是念在曾经一场君臣宾主份上,是蒋璋做人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