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吴鸿文牵到了身边,吴家有人适时的送上迎亲书,这桩婚事到了此时才算是真的成了,过了官面,日后便不能再反悔了。
杏儿刚站定,便有婆子在后面戳了戳她的后腰,她还没反应过来,小宋婶娘却已经“嗷”的一声嚎起来了。
“闺女啊!这一晃眼你就从豆芽菜点大长成这样了,日后可就是别家的人了,有啥事家里可照看不了你了,去了那里,可要听话懂事,孝顺公婆,伺候夫君,样样都得做好咯……”
小宋婶娘的男人也抹了几把眼泪,嘱咐道,“去了可别给我宋家丢人,做人做事都得理清了,公婆都要照顾好……”
杏儿这时候才反应过来该是哭嫁的时候了,再加上父母哭得悲戚,杏儿也不由得泪如泉涌,拉着小宋婶娘的双手哭起来,“爹娘,女儿知道了,去了一定好好侍奉公婆,照料好夫君。”
哭嫁吕娇娇听过许多次,亲眼见到却是第一次,古书上写过,嫁女之家,三夜不息烛,思相离也。
在吕娇娇原来生活的现代社会,哭嫁在今天是一种很难理解的行为,毕竟结婚又不是生离死别,要是心里记挂,汽车飞机火车,什么时候想回去就回去便是了。
但如今是在古时,因为交通没有现代的方便,女儿出嫁后,就很难有机会可以见到家人,像杏儿嫁在一个村子的还算幸运,若是有嫁得远的,就是仅隔着两座山,过去少不得也要花个两三天。
同时出嫁后的女子也不是可以像现代一样,随时可以返回娘家探望家人的,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女儿嫁到男方就是男方家的人,回娘家需要得到男方家的批准,因而成亲便少不得哭嫁落泪。
大妮看着眼前哭成泪人的一家人,想到自己,也不由得有些伤感,“娇娇姐,便是小宋婶娘这样泼辣的人都哭成这样,若是到了我的时候,我可真不敢想我娘会是如何,这样一想,我这心里便更加后悔,若能在我爹娘身前多侍奉几年那才好。”
“这还没发生的事,你现在便担心着,往后的日子你可咋办,再说了,这离得近,王婶她们又是厚道人,不过是换个屋子住的事,往后该是怎么还是怎么。”吕娇娇知道她向来担心这事,便捡着好处安慰她。
说着吕娇娇朝人群中一抬下巴,文弱的王有才正朝这边望过来,“喏,你家有才哥可担心着你呢,别再多想了。”
大妮抬头正好同王有才的眼神对上,立马便低下头去,脸上浮起一片红晕。
少男少女的心思可没有人注意,有人随时盯着日头,一见太阳逐渐升起便嚷道,“时辰到了,快劝劝新娘子,咱们该上盖头出门咯!”
有人立即将小宋婶娘拉开,劝住了杏儿,“时辰到了,可别哭了,将脸哭花了可就不好看了。”
吕娇娇两人一听便停了闲聊,急忙上去递了盖头给好命婆,好命婆笑眯眯的将盖头给新娘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