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安看柯轼时,柯轼也看着她。
仿佛又见到那一夜的电光如雪,她眉目如霜。血气蔓延开,她丝毫没有顾念被楚城晅推在前头的他,挥戈叫将士攻城,喊的是“复兴大嘉”。
自始至终她护的是国、为的是民,不是他。他活下来,不过是运气好。然而这屁股下的龙椅,到底是托她的福,才坐稳了的,所以——
“姐姐,你不要每一次见到我就和我谈那些政务好不好?我对这些兴趣不大,你也知道的。”柯轼不满的嘟着嘴,脸上全是落寞。
“你同我谈兴趣?圣人年纪已快弱冠了,该明白肩上担着怎样的责任,对于大嘉负有怎样的职责!”清安举手翻过摆在书案上的表章,“这些是我筛选出来的,涵盖了大嘉数月以来的内政外交。你只要随便看看也必定会晓得,如今局势有多么紧张!”。
“姐,你不要生这样大的气。我马上就看。”柯轼忙道。
清安长长叹了一口气:“圣人,末将不敢御前动气。只自古来守成不易,大嘉也传了好几代帝位了,多经动荡,国力已大不如前。楚贼不过是其中典型,其实我起军之前,就已经当官的中饱私囊,挂帅的骄奢淫逸,更不用说为君的……”想想,还是不忍在他面前指摘他父母的错误,只能把话头转开,“圣人如今临朝,不要让大嘉子民失望才好!末将不可能永远替圣人将一切都做了,如今末将逾越,也是在为圣人亲政铺路。可一把伞如果自己不撑起主心骨,人家再怎么帮忙都没用。圣人终究是要靠自己的。”
柯轼摇头喃喃:“姐,我如果亲政了,你是不是就不管我了?”
清安皱眉道:“圣人如果需要,我当然会留下来继续效命。”
心里忽然有点不安。或许,是因为柯轼今天格外不安?
太和殿的钟声悠悠传来。这是为了五年前国丧而鸣的纪念。五年前,柯轼没有死在楚城晅的刀下,她冲入京城却发现被软禁的原帝后已经双双毙命,原因不明。也许是楚城晅派人将他们杀了、也许是他们见形势紧张吓得自尽。那一双尸首当时就吓着了柯轼。大概是因为如此,这孩子今天才如此反常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