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老先生在《天问》中像个长舌又愚昧好奇的老太太一样问了很多关于神话问题,天为什么是九重啊?岐女没男人为什么生九个孩子啊?等等,把当时的很多神话中的疑问都抛了出来,有些问题我们现代人能代为回答,有些问题因为相关神话的遗失根本没法回答,更多的问题只能送给他一个呵呵。《天问》中的很多疑问是本能的质疑,比如我小的时候看大禹治水连环画,说把大禹的爹鲧杀死后剖腹产生出了大禹,当时虽然才是小学一二年级,可是非常好奇为什么男人能生孩子,读过《天问》后才知道,屈原老先生早就怀疑了,而且还怀疑的更深,为什么鲧氏偷息壤治水反而被害死,天帝既然有息壤为什么不帮人类治水?鲧氏被关了三年以后才在羽山上被处死,那么这三年里他一个大男人是怎么怀孕的?现代学者们对这些疑问都给予了合理的解释,比如岐女没丈夫生孩子的问题,这应该是母系氏族时期孩子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结果,后来的那些有感而生的先祖们也应该是这样的,古人生育知识几乎为空白,他不知道男女媾和后怀孕,把怀孕归为梦到某样东西有感入梦。至于鲧氏的疑问,因为涉及到今后的故事情节,先不解释了。
在创作的过程中,有朋友经常建议我重点围绕着主人公写,大概意思就是小说要有一个绝对主角,众星围绕着的太阳式的主角,故事要绝对围绕着他开展,在这里再次对提出建议的朋友表示衷心感谢。我也知道,绝对主角的安排更容易掌控故事的发展,也更容易受到一些喜欢阅读爽文的读者欢迎,其他不说,在创作上至少不要考虑哪一个人物什么性格,这样性格的人遇事会有什么想法以及怎么说话,今后我会在现有的基础上做出一定的改变,但是大方向还是保持第一部的风格。我最初设计人物的时候是这样考虑的,每个人都有自己闪光的一面,都是自己擅长领域中的英雄,所以每个人都有成为主角的机会,当然,在自己不擅长的领域应该安心做一个配角,所以我故事里的几个角色相互配合,互相温暖着一路前行着!现实中也是如此,我也有一帮兄弟,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发光出彩,作为死党,我们也知道彼此的短板,见识过彼此出糗,大家相互扶持着温暖着前进着。
创作过程中需要查阅很多资料,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其实先民们并不像我最初想想的那样落后愚昧,相反,有些考古发现会让人叹为观止,甚至有难以置信。先民们对星相的观察,对节气的掌控,以及高超的手工艺,令我们现代人都汗颜,我非常想把先民的生活尽量的多展现出来一点,比如人物的发型我参考了考古出土的玉人,人物的武器我参考了新石器考古发现的骨匕等武器,所以目前为之除了一些古代典籍上出现的宝贝名称外,我设计的一些法器基本上都是玉石器、骨器、竹木器、铜器。另外,因为大禹治水的时期没有佛教,所以很多明显带有佛教元素的材料都舍弃了,这也大大的增加的难度,好在还有道家的东西支撑着,虽然那个时代还没有道教,但是毕竟是本土的宗教,文化是一脉相承的,当然,一些分不清佛道的内容,是有选择的加了进来。
最后我想说,水平确实不高,能力也相当有限,虽然想法不错,可是真要实施起来还是挺难的。就像屈原当年的那些疑问一样,我在写作过程中也有很多的疑问,有疑问就去查资料,我基本上会把查到的一些情况列出来仅供大家参考,不是我好为人师,确实是列出各种解释供大家参考。第二部为了增加进度,这种参考类的文字可能会有所减少,但务必做到详细准确,数量能减少一点,质量只能更高。
预告一下,第二部的名字是——《九幽地狱》!我打算向大家展现一个并不可怕的,和你想象不一样的真正的地狱,与人生死相关的诸多精彩内容,敬请大家品尝!
感谢各位的支持!我会更加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