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四章 静候光阴(1/2)

“离经叛道?这叫知行合一!凡事如不能躬身亲为怎能做出完美的答案?这可是一套十分实在的辩才之法!”

杨青眉头一挑,这人啊!长时间的习惯着一件事物,思维都固化了。

“这...老三啊!这可不是儿戏!万一出了事故,关乎的可是我杨府上上下下百条人命!”

杨明一而再再而三的警告道。

“如若不然呢?父亲以为还有何办法?这样的差事落在父亲头上,本来就是朝中争斗的结果,别无选择!无论你想出什么样的办法,你的那些政敌都会想方设法的找你的不是。”

杨青叹息着说道。

而杨明仔细一想,似乎也是这个道理,无路可走了啊!

“那便试试!”

狠了狠心,废除八股文,这本就是皇帝想甩锅的活计,自己也只能硬着头皮抗!

……

三月后。

京都内一片哗然,会试的考题使得一众自认饱读诗书的读书人哭天喊地。

这都是什么东西?往年的考题都是以八股文为本,做出一张张脍炙人口的文章。

而今年,居然是以粮食为题,考虑如何增加国中上下的粮食产量!

这一个个读书人,都知道粮食的重要,可哪知道粮食该如何增产啊。

这么一搞,怨声载道,一个个上报恩师,再以恩师之手传到朝内。

一时间,弹劾杨相的奏折漫天飞。

京都之中甚至流言飞起,都说杨相忘本,圣人之道不考,居然考务农这等“下贱”的问题,这是为朝中灌注人才么?这是选人种田吧?

压力沉下,杨明一时间也有些扛不住。

皇上的意思也是有些不明了,既不处置,也不加赏,就这么压着。

他也想看看杨明这葫芦地到底卖的什么药。

杨府书阁之中,杨明、杨青这两父子立于其中。

“老三啊,为父可能扛不住了,这推新破陈之道...非人力可为啊!”

杨明诉苦道。

“一人难为,那就众人共勉!儿子会想办法的!”

杨青微眯着双眼,俯瞰着窗外的杨府景色。

“十五年了啊,能不能破道只待此举了!”

心中暗道。

当日,杨青便一一拜访了京城之中排的上号的重臣。

想使他们认同也很简单,无非是就事论事罢了,杨青现在别的或许不能行,可这口才还是可以的。

说不通的便以钱财砸之!

杨家这么多年也积蓄了不少钱财了,这些东西不就是用的么?

还有什么场合比现在还好的么?

上上下下一共三十一家,杨青说服了其中的大半,唯余下七八家,杨青说不通。

这些人也大多是些老头了,八股文的重要早已在心中根深蒂固了,想要将其扳过来很难。

不过杨青也不在意了,反正已经说服了大部分人,只要有这些人的支撑,知行合一之道便能维持住!

只要能够维持一定的时间,好处真正的体现出来,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