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众人眼里对潘四小姐皆是嘲讽的时候,潘老夫人坐不住了,猛的一拍桌子,喝道:“不是就不是!小孩子家家的,说笑几句也不行了?”
潘老夫人这一吼,众人也都收回了对潘四小姐关注的眼神,纷纷别开了头。
场面也僵了起来,落针可闻。
柳老夫人与楚老夫人对视一眼,明白了楚老夫人的意思,也就没有出来解围,只是回头用眼神警示柳家众人。
盛老夫人一直呈观望状,看着两边的脸色,想说些什么缓和气氛,但是一想到两边都得罪不起,也只能欲言又止。
盛家虽然是老牌世家,但是如今的光景大不如前。
比起楚家的父兄四人都在朝中任职,旁枝还有许多子弟也在各地当官,盛家也就在京城的嫡支盛老太爷和盛大老爷在京中任职。
盛老太爷虽然官拜正三品太常寺卿,但太常寺主管祭祀一类的事宜,盛大老爷则为从五品的太史令,主编写史书,二人于朝中的大事毫无话语权,都是没有实权的官位。
如此,盛家自是比不得手握大权的楚家。
再说那潘家,如今可谓是如日中天。
当家人潘老太爷现为正二品内阁次辅,是仅次于正一品纳兰老太爷的内阁首辅。
潘大老爷则是官至正三品吏部尚书,掌管天下官员的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事宜,真真是手握大权的主儿。
潘二老爷为从三品大理寺卿,主审案,状告皇亲贵族的案子都管得了。
潘三老爷乃是庶出,但是因潘老太爷还在世,他也没被苛待,但因并无长处,只捞得个从五品秘书丞管文籍等事宜的官职。这放在潘在虽不显眼,但是拿出去也是够看的。
潘四老爷是潘老太爷从自己唯一的嫡长兄弟那里过继来的,是他嫡长哥哥继室嫡出的小儿子。
彼时潘老太爷知道自己病入膏肓,时日无多。就将潘老太爷叫到自己床边,拿出了过继文书,说出死前遗愿就是让潘老太爷将自己的小儿子过继到自己名下。
潘老太爷虽然知道这并不合乎理法,但念着先父早亡,长兄养大了自己和众兄弟姐妹,还帮自己入了仕途,也就顶着族里的压力和众人背后的指点,硬着头皮接应下了这件事。
潘老太爷的哥哥心里知道,他那嫡长子因自己娶了丧夫的青梅竹马为继室,之后又和她一场恩爱,早就对自己心生不满,以为自己害了结发妻子才能娶得青梅,若是自己去了,他那嫡子当了家,那自己心爱的继室和幼子肯定连命都留不住。
更何况自己死后,名下的财产按族规,自然大多都会落入他的手里,到时候那他那继室和小儿子怕是处处艰难。
再者,他也知道,自己这继室的身体也一直不好,大夫都说离油尽灯枯不远了,要是自己这么去了,那继室多半也是活不了了,所以才出此下策。
潘老太爷签了过继文书,并且过了官府明路后,他哥哥就咽了气,没出头七,他那继室也跟着去了,潘四老爷也就被抱回了潘老太爷的家里。
所幸,那时潘四老爷还小,才两三岁,也记不得什么,虽然知道自己是过继来的,但是潘老夫人念他可怜,知道他也不会跟自己的儿子争家产(他父亲生前给他留了一份不菲的家底),所以也一直对他照顾有加。
如今潘四老爷乃是礼部侍郎,也算说得过去。
如此一看,潘家看起来比楚家势大,可与纳兰家相比。
而这潘家也确实是当今皇上自登基以来,一手扶持上来,用来平衡纳兰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