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天刚亮,大军就已在禹杭码头列队等候上舟。
贺岩率领二十艘运输大船和五十艘越氏船,载着两万兵和半个月的物资粮草,作为先遣部队,往南航行一日半抵达探子侦查到的那座无人岛。
七日后,南征署收到回报,先遣军已经在岛上安营布防,开始日常化的巡守,半数船只留守作为应援,其余半数回会稽继续运兵。
将离便派出越录和王师军中的两名裨将,各自率兵两万分别登船,按照日程从海路南下,在之前选定的三处登陆点的远岸海域停留待命。
他与越通亲率两万人前往无人岛,以此处为基地,对全军进行调度。
这座岛中间有座小山丘,覆盖着茂密的原始森林,步行一日即可环岛。
两万先遣军抵达的第一件事就是全面清剿山林,消灭可能藏在山中的一切人员。
结果尽如人意,林中无人迹,但有野兽禽鸟,可以作为口舌消遣。
将离和越通带兵登岛后,岛上就有四万人的大军。
八成在岛的西岸驻扎,埋锅造饭,其余两成分别在东岸和南、北两岸扎营,进行巡岛,和与海上运输船的接应。
另外还有一只百人队在山顶伐木造望楼,对陆地上的情况进行日夜监视。还搬了一座战鼓,用不同的鼓点即时传报敌情。并且设了烽火装置,与海面上的船只进行联络。
又过了半个月,从南边来了两艘联络快船,汇报了南方海域水军的到位情况。
三只两万人的王师,分别在十五艘大船和一百五十艘越氏船上漂泊待命。
其余的五艘运输船则往来禹杭湾和四处登陆点运送粮草物资,另有近百艘越氏船不间断地在海上巡航,并在禹杭湾以东的海域形成了东西向的戒备封锁,防止可能出现的天秦干扰。
而联络快船就像在陆地战场上的传令兵,奔忙在主帅幕府和各个营中传达信息。
驾船的都是越氏水军的好手,六人一船,熟练地利用风向和浪潮,配合水桨的控制,以最快的速度航行通传,每一日便能抵达下一处待命点。
没过几日,岛上望楼就传回了对岸上的查望情况,天际位置有灰烟,还不只一处,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缕,直到天边远山的后面,而那更像是为了刻意生烟而用了潮湿的木料才能燃烧出那样的颜色的烟。
由此便确定闽越人已经发现了海面上的动静,当会有所防备。
将离当即决定岛上大军立即登陆三万,不给对方可以集合战力的时间,岛上一万待命,另派人通知南方三路也要在收到命令的同时即刻登陆,四路大军同时朝陆地进军。
……
南方的冬季温热,山中潮湿,士伍们全穿轻甲行军,各自带上武器和三日的口粮乘舟上岸,在岸边整队。
一旦大军登陆,就不再打算回头,而是逐步向西北方推进,所经之处全部派人留守扎营,封锁防线,作为已经被南楚攻下的地盘。
登陆相当顺利,三万大军耗时两天全部上岸,又花了一天运送物资,通过浅滩后在靠近丛林的硬石滩地上搭营设防,这个大营将作为第二个跳板,承接从岛上运来的辎重粮草。
南征的东线就像一场接力赛,源源不断的物资从禹杭运出第一棒,经由海路送至留候在海面上的运输船,再送至无人岛,继而通过小舟运送上岸,最后送进岸上二十里处的粮草营,作为南征东线的后勤保障链。
四路军都是这样操作,只不过南边的三处没有小岛,从海上基地直接送往岸上的粮草营,四条路和四座营从北向南进行了命名,依次为甲乙丙丁。
将离也上了岸,在甲营的幕帐看地图。
这是一幅由斥候绘制的闽越海岸线及近海地形图,四座大营分别朝南北两个方向各派出两队斥候,对地形和敌情进行侦查,每营各画四分之一,送到将离这边一份完整的全图,还有一些状况消息。
乙营在登陆时遇到了捕鱼的普通村民,领军的为越录,他没做多想,立即带兵追上,控制了那个村落,并让随军的越语译者对村落长老进行了说服和收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