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武下头的时候,他自己没有意识,只凭一腔暴怒猛砸。
但其实是给了这人的鼻子一个斜向上的力量。
简单来说,就是从鼻底斜着往上、继而顶入脑子的一个方向。
没有人能承受住这种攻击,匈奴人当场暴毙。
魏仲武打量几眼,把他漂亮的麻花小胡子割下来收好,又把他插着翎羽的帽子挂在腰上。
他就是冲着这人来的,本想活捉,但情况紧急,还是杀了他。
战斗中,他听其他匈奴兵喊这人:右大将军。
有这一个,抵得上几万匈奴兵。
而中了匈奴埋伏的长城兵,是一支千人骑。
领头的校尉叫常易,属裨将伍季麾下。
他们一路追着蹿境的匈奴骑兵南下,在丘陵北边二里的地方散作三队。
想以左中右三路收拢包围圈,中间这队就进了夹道。
哪知匈奴根本没有夺路南逃,而是在丘陵的高坡的背路面埋伏下来,要给追兵以痛击。
中路的队伍只有三百人,本就少于伏兵,又被他们借着地势俯冲攻击。
这种情况下很难反胜,而秦兵顽强好战,硬是抵挡住匈奴骑兵的第一波冲击。
没多久九原君的百刀骑就杀进夹道,彻底帮助这批人马扭转局势。
……
……
天色微明,战斗渐歇。
夹道中的士伍开始清理战场,把自己人的尸体拖到一边,把匈奴人的拖到另一边。
大家从地上回收散乱的箭矢兵器,在丘陵周边搜集跑丢的马匹,集中喝赶过来,白得了匈奴人的两百多匹马。
现在有人已经初步统计出伤亡人数:
我方,亡六十三人,重伤二十八人,轻伤一百零七人。
匈奴,亡二百五十余,伤俘六十余。
而九原君的百人骑,一兵未损,一员未伤。
千人骑已经三路汇合,很快重新整顿好,分派人马,扩大范围去周边搜索,看是否有漏网的蹿境匈奴。
将离与常易匆匆打了个照面,便带着精骑队继续北上。
长城固阳段地势平缓,若有起伏,就也都是像丘陵那般的大土坡。
出了夹道,就是一片坦途,远山绵延,长城匍匐在不到地平线的位置,远没有后世那样壮观。
在无际的旷野里,只是一道土黄色的细线,勾勒出这块地区最高处坡脊的轮廓,每隔一段距离,便设置一处烽燧土堡。
压境的匈奴大军已经在天亮前被赶回很远的地方,他们逃跑的唯一路线,就是分头四散,最后各自消失在视野里。
而长城两侧密密麻麻、人头攒动的,是天秦大军。
听说是从总营派来了一万兵,又有云中和北地援兵各五千,所以这里大概有两万人左右。
这些兵分散做两拨,分别在长城的两个坍塌点布哨善后,清理废墟。
两处突破口,西边一个,东边一个,中间相距五里。
长城北侧也有很多骑兵在巡守戒备,而其他人除了回收武器箭矢,还在往高坡上拖来一个造型巨大的器械。
连弩重车。
共有两架,分别对应东西两处坍塌点。
匈奴人就是用这玩意儿,朝长城发射长杆大矢,击破了扁石累叠的城墙。
在现场的两处废墟里,发现五根大矢,加上被探兵带回总营的那根,总共是六根。
现在想想,还真是山寨。
他们造不出大镞头,就用三根矛头拼凑。
这种拼凑的镞头射中城墙后,肯定要断,与城墙两败俱伤。
果然,在废墟中发现的长杆大矢就只剩长杆,镞头已经断裂崩烂。
就是这样拼凑起来的东西,让铜墙铁壁的天秦北境措手不及了一个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