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九方神宫藏书阁的建造者认为,修仙所追求的自然之道,便是追求破除一切的壁垒,所以,藏书阁四周,并没有遮挡物,这样,和四周的环境相互融合,更能让他们体会道法的精髓。而且,后来师父们还发现了一些好处,那便是来巡查的时候,一眼就看清楚那些看书的学子是否在认真了。
但是现在,所有人都能将玉清看得一清二楚。
在玉清的百米外,璇玑坐在上首,旁边依次是四大女官,往后是九方神宫的学子,而更远的后面,是几乎将整个九方神宫给挤满的散仙。
所有人都看向玉清,然后惊诧的看向那累累的书册。
璇玑的声音响了起来:“玉清,这便是我九方神宫的藏书阁,这里共有藏书三万一千二百七十六册,而其中法理经义共一万三千六百三十册。这一夜,你便慢慢的看吧。”
他说着,特地加重了“一万三千六百三十”的话语,那样一个天文数字,对谁来说,都是不可能的。
身后书册成山。
一万三千六百三十册。
玉清走入藏书阁。
法理经义一万三千六百三十册,其中初义四千,中义九千,剩下的六百三十,才是高义。
而其中,九方神宫内对法理经义拥有最高天赋的师父,用了五百年读初义,一千年读中义,后面的两千年,在读高义,而现在,他每年只能翻阅一本高义,因为,太艰深。
而现在,少女想在一夜之间翻看这些书籍,和那位师父比试,岂非,太荒谬?
然而,玉清走入了那仿佛丛林一般的书册里。
她拿起了放在最左边的第一本书。
第一本书,是每个修仙者都会学的《道德经》。
道可道,非常道。
每个仙境都会将这本书作为入学之作,但是因为每个仙境的修行方法不同,所以注解也有很大的差异,而这最初的差异,就决定了所有人在最开始时候的巨大差异。
夕阳的余晖穿过碧桃花树上最后一朵碧桃花,然后抖落一地的光辉,洒在少女身上。
雪白的袍子笼在她身上,仿佛像水一般的流动,她低着头,站在那里,目光慢慢的滑过那些字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