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最新地址:www.88dushu.net
88读书网 > 故国家邦 > 四十八,锦瑟年华

四十八,锦瑟年华

况且她入宫即封为嫔,被人称作娘娘,地位还蛮不低。因此她呆在宫里就觉得比以前在陈家时还要随意自在,简直就象是鱼入水中,悠然滑溜。

她现在被册为妃了,这更给陈家带来了莫大的荣耀,象她的母亲,前些日子进宫道贺,就一口一个:“我的娘娘,我的姑奶奶,我这辈子全靠你修来了大福!老太太、太太现在天天找我去抹牌,老爷也是隔三差五就到我房里坐上一坐。就连去上房给老太爷请安,他老爷子都叫人搬椅子给我坐呢!老爷子住的那地方你也知道,规矩极大,除了老太太,任谁都只能站着侍候,没有坐着的理!”

这话让陈康妃很是得意,她满脸微笑的看着一直在絮絮唠叨的母亲,以及从她母亲眼角眉梢里流露出来的喜悦。陈康妃其实比她母亲还要欣慰,她终于能为自己的母亲争口气了。

但是把她母亲所说的话想深一点,陈康妃又会在心里轻轻叹息:老太太、太太;皇太后、皇后,这都是她们母女可望而不可及的,虽则说离天近了,却还差那么三尺三呢,但这辈子是不能再想了!所谓人要知足,知足才能安乐,所以她母亲才能够跟老太太、太太们一起抹抹牌,才能在太爷的房里有椅子坐。而她也才能安享这份恩宠尊荣,人活一辈子,到了顶就应该知足,因为实在是没有什么可想可图的了!

陈康妃常常回想自己刚进宫的那会儿,虽说是封了嫔,却连皇上的正脸都没见过。过不多久就只见王宁妃大受恩宠,心中也未尝不怀恨泛妒,以至于整个人成日的萦损柔肠,神思困倦。不单单是她,当时三位嫔宫娘娘都不大想得通。年纪幼小,容貌平常的王宁妃怎么就一飞冲天了呢?也因为王宁妃的受宠,逼出了陈康妃那股争强好胜的心性。她花十分的心去研习演戏唱曲,这番心血总算没有白费,继王宁妃之后,自己也终于承恩受宠了,并且能够受封为皇妃。

陈康妃觉得眼下这一切都让人称心满意,她并不去嫉妒王宁妃,她知道张福嫔她们是巴不得她和宁妃之间有龃龉、生矛盾,她才不上她们的当呢!她甚至还鄙夷她们,除了诋毁别人,她们又做过什么?好运气总不会自己从天下掉下来!她自己的受宠,说到底是她自己争取来的,所以她才能心安理得的受用这些尊荣。

陈康妃也承认王宁妃比她要幸运得多,也没见她怎么使巧计、花心思,这好运就临头了,时至今日还是福星高照,恩宠不衰。

象王宁妃所讲的笑话,就一点都不好笑,偏偏皇上就是爱听,自己辛辛苦苦唱出来的时调新声,也总是比不上王宁妃陈芝麻烂谷子的大实话。甚至王宁妃还敢跟皇上斗嘴使性子,她再怎么跟皇上斗嘴使性子,皇上也都是十分宽容,不予计较。这要放在陈康妃身上是打死她也不敢的。

陈康妃刚得宠那阵,还想着争胜比输赢,后来就彻底泄了气,明白自己是争不过王宁妃的,还好王宁妃这个人没什么心机城府,也不弄奸使诈,否则她要是也在背后算计自己的话,自己是万万斗不过她的。

陈康妃不能跟王宁妃斗,那就加倍跟王宁妃好,她跟王宁妃好了,王宁妃自然也就待她好,就这样你好我好大家都好!

再后来她也看出来了,因为王宁妃比她受宠,所以王宁妃就成了众人的箭靶子,时不时的被人暗中射上几枝冷箭,自己躲在她身影底下,无形中反到少受了许多伤害。当然她不会因此就对王宁妃心生感激,王宁妃是太托大了,不知道收敛自己的脾性,宫里本来规矩大,礼数多,是非纷繁,再加上周遭小人窥伺,岂有象她这样麻痹大意,不懂惜福的?

王宁妃算来应该是陈康妃在宫里的知交,她的存在对自己不具有威胁,某种意义上说她们还是同盟,两个人同心结盟的话,宫里的风风雨雨再大,也都能够应付得下来,而要是她们反目不和了,落给别人笑不说,还容易被人各个击破。所以福嫔寿嫔的心机,她一眼就看穿了,但是看穿了归看穿了,她也犯不得跟着小人就去学小人。

陈康妃到底是书香门第里出生的人,肚子里多少有些文章,宫里的贵人们除了皇后,别的人她要么敬而远之,要么就压根儿瞧不上。只有保义夫人算是个例外,她跟保义夫人交好,起初是因为这修饰装扮的事,她们对此有着共同的兴趣,因此交往就越来越频密。况且保义夫人是个安分守己的人,几乎从没有任何非分之想,与这样的人相处也比较能让陈康妃放心。

跟大大咧咧,爱笑爱闹的王宁妃不同,陈康妃其实很容易就会感受到那种冷清苍茫的寂寞,这寂寞仿佛是从内心深处生发出来的,有点毫无理由。——说来也就是时不时的伤春悲秋,比情人分手欲去还要哀愁彷徨,象含情脉脉的凝眸远睇那样望穿秋水。——她骨子里应该是个多愁善感的人,看到一段动心的唱词或许就会痴怔,听到一曲销魂的调子,就能联想起许多感叹幽怨。她肚子里的缠绵悱恻的情思也跟她自编自创的吴歌一样一唱三叹、曲折迷茫,可惜皇上竟是不予欣赏,皇上只听街市上传唱的时调正音,从不听他认为是“叽叽歪歪”的姑苏吴歌。

陈康妃只能关起门来唱给自己听,但是再好听的曲子总有唱腻味的时候,于是寂寞便在这时袭上心头。

偶尔有一次,她唱吴歌俚曲时给保义夫人听到了,保义夫人大声的叫好,跟着又说了许多演戏唱曲的内行话。陈康妃大喜,这真是俞伯牙遇上了钟子期,赶紧把她请到上座,从头至尾的唱给她听。

保义夫人到是喜欢听陈康妃唱,不但喜欢而且还很佩服。康妃娘娘实在是了不起,不但会唱而且能编——她总以为编这些唱词戏文的都是才子文人们做的事,天下哪有女流会弄这些?可是康妃娘娘就能!并且唱练做打,还真是要姿容有姿容,要身段有身段,要学问有学问,不由人不佩服!

陈康妃于是就仿佛找到了知音,只要有空闲就叫来保义夫人听她唱曲编戏文。康妃如此的看中,保义夫人当然与有荣焉,喜滋滋的来,认认真真的做评点。她闲时常往乐春坊跑,耳闻目睹的自然多少听出些门道,也就能够对康妃娘娘的举手投足给予一番指点赞赏。

从穿衣打扮到谈戏说曲,再到私下里掏心窝子的碎屑子话,两人都是无所不谈,陈康妃自是找到了一个戏迷知音,保义夫人也因为康妃娘娘的青眼高看而受宠若惊,这两人各得所需,交情因此就越处越深厚。陈康妃再也不把保义夫人看成是一位俗人,皇上不爱听的吴歌,她就一首首地唱给保义夫人听,唱完了她还会一个字一个字的讲解这吴地的方言,因为保义夫人也不大听得懂这南方的绵绵软语。

只是这世上不如意事常八九,随着周太后的头发越掉越稀,保义夫人呆在长春宫侍奉的时间也就越来越长。头发少而稀的周太后偏偏喜欢梳那高广达一尺有余的王母髻,保义夫人于是要花费大量的功夫替她装义髻,还得想尽办法的找东西把这义髻给牢靠的固定在头上。但凡能做到让周太后满意可不是件容易的事,等保义夫人弄完这一切,往往是两臂酸胀,一头的虚汗,便懒得再往怡乐殿那边走动。

但是陈康妃呢,假如这一天皇上不来,而保义夫人又没功夫来,她就会觉得百无聊赖,坐不是站不是的浑身难受。这时候便往往诗情大发,提笔一写总有大行大段的唱词出来,她在这些唱词戏文里排遣郁闷,抒发那些“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情愫思绪。

陈康妃有时候也挺奇怪自己,身为宫妃,好端端伤什么春,悲什么秋?怕是日子过得太舒坦了,所以才有这个闲情逸致去编词造曲,自娱娱人。

『记住本站最新地址 www.88dushu.net』
相邻小说: 侯府小财迷 江心月 御用狂兵 微小说与小小说 娘子,你可长点心吧 血焰大公 霜降之三世灼灼 大斗者 以血赦免 秋平叶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