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最新地址:www.88dushu.net
88读书网 > 故国家邦 > 三,两宫太后

三,两宫太后

这前后两件事可把周太后气得半死,她原本指望的是自己的儿子登基,再由自己的儿子当今的皇帝率群臣恭进贺表,敬奉生母为太后,并上尊号进册宝。象现在这样算什么?周太后的尊号地位难道是陈太后的一道谕旨所封赠授予的!这样一来,即使将来两宫同尊,然而天下皆已知陈氏太后是主,而她周氏太后是从。

况且好戏还没完,那陈太后使奸弄巧,接着便授意宰相及大臣应该给两宫太后议名份,定礼制,立仪轨,比如:受贺,谒庙,祭陵,谁在前谁在后?臣下朝贺赞拜如何唱名称讳?这些虽是小事,但马上就要照办遵行,胡涂不得。何况小可见大,这既是伦理秩序,又是祖制国法,弄得清则母慈子孝,天下归心;弄不清,则臣民生疑,非议四起。

大臣们原本就会无事生非,现在受陈氏指使,都觉得大有文章可做,于是七嘴八舌,纷纷呈上奏章,说什么尊卑有序,系祖制所定,虽然皇帝孝养,两宫并尊,到底应有所区隔。所以顺理成章,皇后陈氏称皇太后,而贵妃周氏宜称帝太后,以正嫡庶,以示区别,如此则宫闱慈和,上下谐安,而天下臣民万姓亦不会因疑生惑。

皇太后!帝太后!皇太后在前而帝太后居次,周太后览疏大怒。如此一来,吾颜面何在?难道日后吾见陈氏,仍要持妾侍之礼恭谦退让自逊一筹?于是卧床、绝食、拒不接受内外命妇朝贺。

皇帝前来劝之,周太后手指着儿子,声色俱厉,怒不可遏:陈氏容我不得!宰相大臣容我不得!难道皇帝也容我不得!早知如此,先帝龙驭上宾,吾即落发出家,为先帝守灵祈福,也好过在这里看别人脸色!听臣子们肆无忌惮的非议谤讪!哼,哼,听他们胡说八道,吾固然脸面无存,皇帝难道就有面子!本朝孝治天下,生母尚在,皇帝既不亲也不孝!吾且问皇帝,皇帝心中到底亲谁孝谁?

皇帝生受生母一顿痛骂,无词以对,讷讷而退。等到第二天早朝,皇帝拿出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架势,把满腔怒气泄向群臣,当庭痛斥大小臣工,无事生非,离间母子,睽隔两宫,欲使宫闱不和,居间投机,从而邀名搏誉,令朕深恶痛绝!乃命有司下诏告之天下:陈氏嫡母,周氏生母,抚养朕躬,同体一心,宜两宫并尊,不分庶嫡,本朝以孝治天下,故天子当率臣民百姓以天下奉养两宫太后。

皇上动怒,臣子们立刻安分守己,以后受贺,谒庙,祭陵,凡是两宫太后同时出现的场合,必是陈太后由东廊入、西廊出;周太后由西廊入、东廊出。献祭的时候,由陈太后首献,皇帝亚献,周太后终献;奠酒呢,则由周太后首奠,皇帝次奠,陈太后三奠。这样两宫太后完全做到了平座并起。

象在皇帝奉表上两宫皇太后尊号的仪式上,也亏得大臣们绞尽脑汁,想出了这样的见面方式。两宫太后同时由东西两边的侧殿进入大殿。然后陈太后的宫监口宣贺词:延年宫太后贺颐寿宫太后喜!并问颐寿宫太后好!

随后周太后的宫监也口宣贺词:颐寿宫太后亦贺延年宫太后喜!亦问延年宫太后好!

这仪式从此固定下来,但是以后的情形就演化得较为滑稽,两边都选声音宏亮音调高亢的太监来负责吆喝,所以那互相祝贺的声音响得几乎能把大殿的屋瓦给震下来。

礼仪上地位上或者尊号上超越陈太后已是不大可能,象现在这样两宫并肩,不分高低的局面,周太后虽然不太满意,但也只能是这个样子!

周太后有点不肯罢休,这辈子陈太后一直都压着她一头,现在宫里终于轮到自己当家作主,这下扬眉吐气,自然更要拿出当家作主凡事说了算的派头来。

于是进奉两宫太后的方物贡品从此都要让颐寿宫周太后先挑,挑剩下的看不上眼的才会分派给延年宫一点,而且周太后动不动就设下宴席,邀请陈太后前来赴宴。

每次陈太后应约而来,周太后都把颐寿宫布置得花团锦簇,春意融融,至于隆冬尝新韭,盛夏饮仙露,更是不在话下。她就是想在陈太后面前炫耀自己所住颐寿宫的富贵豪奢和气象万千。她要让陈太后自惭,因为跟颐寿宫比,她那个延年宫简直象个破烂不堪的寒窑。但是周太后每每总感到失望,因为从陈太后的脸上看不出太多的喜怒哀乐。陈太后没有表情的表情,简直绝了,它让周太后老是认为自己吃了亏,花了精力、花了银两,置办了无数的山珍海味,打造了若干的精巧陈设,满以为陈太后会夸赞,会羡慕,会比较,会嗔怒,结果呢,陈太后吃过,玩过,品鉴过,依然心平气静,无动于衷,全无一句好或不好的置评。

这样的宴席办过几次,周太后便有些索然无味,甚至内心更加气恼:陈太后阴阳怪气地摆这个架子,难道以为我要巴结奉承于她!这真是气死人了!

于是再没有了请客邀宴之事,两宫之间除了年节寿辰需要彼此逢场作戏之外,平时几乎断绝来往。

周太后从来不是个本份人,她的家族曾经出过两个皇后和四个皇妃。陈太后呢,出身于名不见经传的寒门小户,纯粹因为当时垂帘听政的婆婆宋太后,有心压制豪门大族的势力膨胀,难以控制,故而选定来自穷乡僻壤没有任何根基的陈氏当了文宗的皇后。

因为从没把陈氏放在眼里,周太后从纳入后宫做贵妃的那一天起,心中就有取代陈皇后做中宫之主的念头,到了涎下了皇子,这念头就更在心头反复缭绕,无时无刻,无休无止。

她在文宗皇帝的枕边吹风,她的家族也在外朝活动,当一切就快要大功告成的时候,宋太后恰恰病了,陈皇后立马就搬到太后的宫中,衣不解带的端汤侍药。周太后还以为趁着皇后被太后绊住,正好可以加紧进行废立之事。

有一天,她终于忍不住了,旁敲侧击的提醒文宗说:皇上答应过的诏书,臣妾推荐弘文阁的许学士草拟为宜,不知皇上怎么看?文宗听了,哼哼哈哈,不置可否。

直到有一次,文宗被追问急了,这才向她转述了宋太后的说法:老身有如此佳媳,何人敢轻言废之!

听到文宗皇上如此一说,周太后的黄梁美梦从此破碎。那天她整整流了一晚上的泪,哪怕文宗一再安慰她:你有儿子,将来封为太后,也等于做了皇后。那时虽然两宫并尊,而你却有儿子可恃可依,后宫内廷谁敢不听你的!

现在她当上太后了,后宫内廷上至汪皇后,下至刚进宫的太监宫女都以她周太后为尊,只有陈太后似乎还不太买她这个颐寿宫太后的帐。

周太后如今就想让陈太后放下那嫡妻正后的臭架子,乖乖承认这后宫内廷的主人是颐寿宫的周太后。

陈太后虽然深知“时移势易”这个道理,但要她就此服软低头,那可是万万不能。她跟颐寿宫已经是交手多年的对头,周太后能使出什么样的招式,她都心知肚明。不管周太后张牙舞爪,跳得有多高,都只是虚张声势而已,因为由始至终她作为先帝的嫡配元后,皇帝的嫡母太后,始终都能压住先帝的妃嫔们一头。有这个底气在,陈太后就能用这心平气和,冷静淡漠的态度来降服周太后的咄咄逼人。

两宫太后并体同尊,彼此对峙,互不谐和,身为皇后厕身其间,颇有点不好做人,纵然皇后竭尽全力想左右逢源,两处讨好,可惜两宫太后并不肯领受皇后的这番美意。

面对自己一手提携的汪皇后,陈太后到是不欲皇后夹在当中为难,曾经说过“两宫之间,皇后能不参与当不参与!搅在其中,动辄得咎,讨不得好去!”,而周太后则在私下里发话:延年宫的那个老东西,你们今后谁也不准去尊崇她,就让她在延年宫自尊自贵好了!

幸而皇上生性仁孝,尊养生母周氏的同时,并没有减杀嫡母陈氏的应有礼遇,所以关起门来,延年宫的陈太后还是可以颐指气使,说一不二。

『记住本站最新地址 www.88dushu.net』
相邻小说: 侯府小财迷 江心月 御用狂兵 微小说与小小说 娘子,你可长点心吧 血焰大公 霜降之三世灼灼 大斗者 以血赦免 秋平叶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