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歌说:“小时候觉得,修仙一定要摈弃所有,什么情缘还是爱恨情仇,亲情世俗的朋友,难道不是这样?”
仙鹤童子傲白笑道:“万念俱泯,一灵独存,谓之正念。斯时也,于此念中活活泼泼,于彼气中悠悠扬扬,呼之至上上不冲心,吸之至下下不冲肾,一阖一辟,一来一往,行之一七二七,自然渐渐两肾火蒸,丹田气暖。息不用而自调,气不用而自炼。气息既和,自然于上中下不出不入,无来天去,是谓神息,是谓真橐籥,真炉鼎,是谓玄牝之门,天地之根。气到此时,如花方蕊,如胎方胞,自然真气薰蒸营卫,由尾闾穿夹脊,升上泥丸,下鹊桥,过重楼,至绛宫,而落于中丹田。是谓河车初动。”
天歌笑道:“呵呵,这小子,就回顾左右而言他,什么万念俱灭,一灵独存……”
仙鹤童子傲白:“呵呵,但气至而神未全,非真动也,不可理它。我只微微凝照守于中宫,自然无尽生机,所谓“养鄞鄂”者此也。每天练功的时候,先把杂念扫除,使心情安静下来,等到身心都安定了,气息都平和(注:这还有一个调节形体和呼吸的方法过程),才开始将两眼微微闭上。称之为“垂帘”。两眼的目光向内观照心之下肾之上居于中位的一寸三分之间,不要观注的过紧,也不要离开;不要忘掉这一观照,也不要加重这种观照。此时的心态,任何思虑念头也没有,唯有一颗清静灵明的心悬在虚空之中,如同一轮明月高挂万里碧空。这种心境状态,称为正念。这个时候,属于自我的心无牵无挂,清静灵明;而相对独立自我之心另外一面的生命根蒂之气自由自在,中和流畅,悠悠扬扬。
心与气在这种状态中逐步融合,一同运化,心随气的鼓荡频率在身体内上下运行。因为这种气化运动是天然的中和表现,所以这种呼吸形式运动到上部不会冲击心脏,运动到下面也不冲击肾脏。始终是和谐的一开一合,一来一往。以这种方法和效果做功,一般做到七天或者十四天,两肾自然渐渐感觉如火热蒸,丹田之气也有温热之感。(按:所谓的七天到十四天所见之效验,有其严格的先决条件,可归纳如下:一,炼己纯熟;二,身体无严重疾患;三,调形调息方法得当;四,专职性练功。”
天歌问:“你是想让我在这僻静的仙境修仙?这四样,少一样怎么样?”
仙鹤童子傲白笑道:“主人终于明白我的苦心,这四者缺一都难以达到上述之时间效验。另外也还因人而不同。年轻人、体质好者则快,年老人、体质差者则慢。有时时间相差悬殊极大,不可一概而论。)呼吸不用调节而已自行调节,内气不用烹炼而已自行烹炼。气与息既然已达到混合而中和之状,经络脉穴必然通畅无碍,内元真气自然就在体内上中下均匀分布运化,不再通过口鼻的出入补充后天之气,故无一来一去的鼓荡运动。这种状态就称之为胎息,称之为神息,称之为天地的真风箱、真鼎炉(注:此借炼丹而言),称之为性命归根重新生发,称之为玄牝之门,称之为天地之根。真阳之气(注:气的异名最多,元气、内气、真气、真阳之气、真灵之气、元阳之气、先天一气、先天元气、真铅之气、金气、真消息、真药物等,都是它)在这个时候,像花蕾初绽,如胎儿刚刚兆形,正处在欣欣向荣的发展阶段。”
天歌说:“是呀!唯有自己强大起来,真真正正的达到逆天改命的效果,不然的话一切都是枉然,都是空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