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说,30岁的人真心喜欢一个人,和想解决寂寞,会有两种不同的状态,前者会珍惜对待,后者会快速消耗新鲜感。20几岁的人又完全不同,他们总在热恋的时候想把对方的一切都占为己有,扼杀了彼此的空间和产生美好的可能性,往往这样的感情,刚刚走到一起基本已经是尽头。
朋友把这些话转述给我的时候,我竟非常认同。
年轻的恋爱是一种热度的交换,他们喜欢尽快去综合彼此的热度,让最后双方达到一个共同的温度,于是也就不再有刺激。
而成熟的恋爱是一种热度的给与,永远不会立刻将自己的全部热度迅速给到对方,让自己降温,而是一点一点用热度去融化对方那块冰,少到不影响自己,却又让对方感受温存。
对的那个人,不一定就是不分手的那个人,很多时候,一件事和一段感情一样,没有准备好,就容易打烂这一手的好牌,这个准备,需要时间,需要历练,需要成长,如果时间不对,你就成了帮他历练的那个人。如果他能在你们分手时学会长大,那或许你们还有挽救这段感情的机会,但这样的情况少之又少,多少人最终还是败给了时间,只因你在错的时间,遇到了对的人。
好的感情是,我们都已经做好了自己,而非作践自己的时候,再去谈对方是不是对的人。懂得成熟地对待彼此的关系,而非消耗彼此而变得成熟,才是爱情的长久之计。
我最早了解到人与人之间的恶意是在小学,那时候班上有一个男生因为比大家都小两岁,所以很多男生特别喜欢欺负他,当然,不是像日本电影里演的那样,小孩子的恶意往往非常直接,几个好事的男生喜欢在下课或者放学的时候去脱这个小男孩的裤子,让他光溜溜的屁股暴露于众,然后嬉笑着散开。
那时候,看热闹的人很多,保持沉默的人也不少,大家似乎没有感觉到这是对那个小男孩的一种伤害,甚至还指着他笑。对于少不更事的小学生来说,热闹永远比人心正直更重要。当时唯独有一个小女孩站出来说话,指责那群脱裤子的男生,说他们无聊,但仅仅靠她的一句话,惊不起任何波澜。回想起当时的我,竟也是默默看着这样的事情发生,甚至心中还偷偷想过,还好被脱裤子的人不是我。
初中的时候,班上有一个胖胖的男生说话比较轻言细语,说得俗一点,就是有些娘娘腔,于是很快,他就成了其他男生嘲笑的对象,特别是体育课上,遇到一些比较困难的动作,他往往很难完成,加上有些胖,每次长跑总是最后一两个跑完,看着他面红耳赤,其他男生就开始起哄,有一次他就这样晕倒在了操场上,然而却没有人去将他扶起来,而是说,太弱了,太弱了。
让我想起另一件事,是初中其他班的一个男生,因为先天性语言能力不足,平常说话就流口水,其实比我们都大好几岁,但却只能一直留级呆在初中部,日复一日地听着那些课程。有一天,他去上厕所,不知道怎么的,被几个男生围在里面,等他出来的时候,他就这样没有穿裤子地站在教室走廊上,那时候刚好遇到放学,女生们纷纷尖叫,男生们都指着他的下体哈哈大笑,而他什么也不懂地望着大家,眼神中没有胆怯和害怕,似乎感觉大家都很喜欢他一样,也望着大家笑。
我有一个朋友曾和我说过这样的故事,她上初中的时候,全家人都怀疑她恋爱了,但其实她根本没有恋爱,因为和要好的男同学走得比较近,纯属因为很多聊得来的话题,结果老师就将自己认为的早恋告诉了朋友的家长。当时朋友正好在家里亲戚的一个聚会上,不知道怎么的,父亲就突然问起她这个事情来了,问她是不是恋爱了,她当时觉得莫名其妙,就随口说了两句,结果父亲非常生气当场给了她一耳光,而在那次聚会上,几乎所有的亲戚都是冷眼看着这些事情的发生,没有一个人站出来帮我朋友说过话,其中一个是她的大伯,当时就非常生气地指责她,说她这么小就这么难管,其他人也点头称是。
很早之前,我一直以为,无缘无故的伤害,便是世间最大的恶意。在捍卫自己利益的时候,我们可以有立场可言,但从小到大,我们经常看到的大部分暴力,往往与利益无关,只是自认为强者对他眼中弱者的霸凌来宣誓权威,或者表现自己那么一丁点的优越感。
而渐渐在长大之后,我才发现,原来成长的岁月中,我也曾因为沉默,而不知不觉地做了这些霸凌者的帮凶。相对于他,我可能更多的是在关注这些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而忽视了主动制止事情的发展和恶化。
3.
几年之后,我在人人网上遇到了初中那个男同学,聊天的时候,突然发现他整个人已经非常豁达了,他说,但凡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总是会受到来自各方面的暴力,有的是同学,有的是老师,有的是家长,在这个压力横生的社会里,施暴往往被很多人当做解压的方式,而他早已习惯和看开。而我想说,其实不止是施暴,围观同样是很多人解压的方式。
很早以前,读鲁迅的文章,说起劣根性,真正切身的感受并不多,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明白这几个字背后的社会实况和悲凉,中国人喜欢看热闹,喜欢围观,无疑是最大的劣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