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没有更新了,大家不要等了。
北京还没有等来一场大雪,2019倒是要先到了。
1.
你发现没有,我们生命里的坐标越来越少,于是可以回味的东西也越来越少了。
我是说以前的每一年我们总能总结出那些很重要的日子,或许是谁谁谁的生日,或许是跟谁谁谁见面的那天,又或许是你做出一个重大决定的那天,而这个决定改变了你的人生轨迹。
可这些坐标,逐渐不复存在。
谁谁谁的生日变得不重要了,或许你们已经失去了联系。算好日子见面的那个人,也慢慢地不怎么联系了。而那些能改变生活轨迹的决定,你也很久没有遇到了。
曾经重要的,慢慢地变得不再重要。
曾经热闹的,慢慢地变得不再热闹。
我们的生活逐渐变得规律,轰轰烈烈这个词已经离我们的生活很远了。
以前我总是困惑,为什么曾经要好的朋友可以失去联系,为什么曾经陪伴的人可以逐渐遗忘,为什么有的人曾经可以说上一整晚的话,现在连说上一句话都很难。
这件事情困扰我很久,直到有天晚上我才突然想通,如果说生活是一辆列车,那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终点站。每个人都会下车,转站,去另一个地方。有的人先到达了终点,也就先离开了你的生活。有的人终点跟你不同,自然也会在某一站离开你。
之所以最开始的生活很热闹,是因为那是始发站,所有人都挤在一块儿。
重要的不是身边有多少热闹,有多少繁华,而是你能不能去到想去的地方。
陪伴过一路的人,都是珍贵,我们都已经足够幸运。
剩下的陪伴,都要握住,这些都是我们生活里的糖。
经历了这些,反而变得很坦然。
我倒是不太在乎我去年做了什么很厉害的事情,或者见了什么很厉害的人了。轰轰烈烈的故事,其实就那么多,记住当下就好,反反复复念叨,才让人觉得无趣。
倒是能够回忆起很多小事,比如五月的一天清晨阳光很好啦,比如二筒一天天长大现在变成了肥猫啦,比如在书店淘到一本很喜欢的书啦,比如跟那么几个好朋友说了几句话啦,比如偶遇一首很好听的歌啦,比如今天的工作完成的很顺利啦。
都是这些小事。
2.
2018年要过去了。
我竟也快要三十岁了。
我以前总觉得三十岁是一个遥远的年纪,这个年纪的人一定很无趣,每天都过得差不多。
现在真的快到这个年纪了,倒没了当初的焦虑,我想这个年纪的确没有那么多轰轰烈烈的事,但并不是无趣的。恰恰相反,能够在每天的日常生活中找到趣味,也是一件很厉害的事。
2018年要过去了。
或许你回顾这一年的时候,的确想不起自己做了什么别人看起来很厉害的事,也许也没有去很远很美的地方,别人的过去色彩斑斓,你却大多是黑白。但这也没什么,舞台上的光的确绚烂,但生活里的台灯也足够温暖。
成人世界里,很难发生什么很大的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很难发生180度的转弯。但也只有我们知道,那一小步的前进,需要花多少的力气。
新年快乐。
2019年快乐,全力以赴地快乐。
祝你仍觉得自己走的路是对的。
更祝你平平安安。
最后这句话是对每个像我这样从前不爱惜自己身体的人说的:
别熬夜,多喝水,打起精神。多听歌,多看书,有时间给家人朋友打个电话。多运动,多吃水果,说好要好好过新的一年,那就拼死也要做到。
祝你早安午安晚安。
很想事不关己,却总无能为力
重情却被辜负,念旧不得要领
别成为这样的人
总活在自我感动里,结论早已写在提笔处
1
心情不怎么好的时候,就会从歌单里选一张专辑反复听。
然后心情就会变成当年的平静。
不见得会好,但起码能静下来。
我尤爱雨天。
来了北京十几年,几年前仍有看见喜欢的伞都会买的习惯,直到某天终于下雨,我看着家里一堆伞,不知道该带哪一把。
后来终于选好了一把,拿着它到了地库,开了车,到了公司停车场,看着公司的门不过二十米远,雨不大,我完全可以跑过去。
我还是很认真的撑开了伞,感受了一下雨落在上面的声音,认真的走进公司。
不到一分钟的路程,心情突然变得怪好的。
到了北方之后,就难有雨天。
有了车代步后,就难再用伞。
很多失去,看似无奈,但都是自己的选择。
2
今天看到三段话。
第一段是本山大叔说的。
第二段对话。
大概的意思就是:人长大了,就不再会抱怨别人的问题,所有的处境都会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第三段话。
何为油腻中年?就是没原则,却常有理。无论发生什么,讨论什么,都能讲出一套一套的道理,正着说有理,反着说也有理,反正自己最合理。
每段话你都能从身边找到对应的人。
不是别人,就是自己。
3
和朋友聊天。
聊到多年前我们认识的一些人。
有些人那时风头劲得不得了,最近几年毫无动静。
有些人被寄予厚望,可卡在了某个点上,没有过去,就永远成了那个只能被“寄予厚望”的人。
还有些人,你觉得他们恐怕不行了,但他们真的用最笨的方法,花了巨多的时间,突然活过来了,你发现他们好像变了另一个人似的。
在我个人的角度,周围没有任何人能一帆风顺的,都能好一段时间,然后开始进入焦灼,瓶颈,转型,无论是怎样的天花板,都可以用“至暗时刻”来形容吧。
不遇见“至暗时刻”的人,人生就是一种样子,大家看到你是怎样就是怎样,久了,别人也好,你自己也好,这个世界也好估计对你都不会有任何期待。
遇见“至暗时刻”,熬不过去,掉头就走的人,久了也会养成掉头就走的习惯,因为他们先从心里觉得自己不行,做不到,投降一次之后,就会彻底放弃尝试。
绝大多数这样的人,他们选择事情的标准是——找自己觉得舒服的事情做,而不是找一件自己必须要突破和质变的事情做。
“至暗时刻”并不是随随便便的一项挑战,放弃了就放弃了。
所谓的“至暗时刻”一定是你在上升期遇见的阻碍,如果能扛过去,你就能成为一个“越来越有自信”的人,而别人也会对你刮目相看。
“早说了,他就是那样。”和“想不到,他还能那样。”
很简单,却截然不同的两句话,你需要付出很多。
4
正在写这篇的时候。
有朋友在微信上抱怨起了她的工作。
估计她已经有了结论,所以上来直说工作受挫,决定要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如果她不找我,我也不会多事。
既然被信任了,我就多问了一嘴:为什么受挫,能跟我说说你具体是怎么做的?
她说:不重要了。
行吧。我决定闭嘴了。
一个成熟的人会对自己每一个决定负责。
最后我跟她说:工作中我最怕几件事。
1、明明你不行,你还觉得别人不对。
2、你不行,你也不知道也不想知道自己哪里不行。
3、其实你很行,但是你却被认为不行,你也就相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