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最新地址:www.88dushu.net
88读书网 > 剑出天元 > 第十二章 小圣贤庄

第十二章 小圣贤庄

“世之显学,儒、墨也。孔、墨之后,儒分为八,墨离为三。儒家遂有子张之儒,有子思之儒,有颜氏之儒,有孟氏之儒,有漆雕氏之儒,有仲良氏之儒,有孙氏之儒,有乐正氏之儒。”伏念将烹好的茶汤递给易中行。

“这种粥茶,我还是喝不惯。”易中行推拒了,他穿越前连清茶都不怎么喝,更别说这煮出来的茶了。

伏念也不勉强,继续道:“传至今日,已有一脉断了传承,盖聂先生有破家之心,为我儒家续上这一脉自是一件好事。只是……这‘公羊儒’之说,却好似大杂烩一般,颇有些不伦不类。”

伏念的判断是对的,易中行虽曾跟随黎先生学习儒家公羊派的学说,但区区数月,哪里能学到精深的程度。实际上他整理出来的这套“公羊儒”学说,带着浓厚的现代化气息,里面掺杂了大量的诸子百家、纵横、黄老、理学、心学,甚至是红色思想。易中行给这些东西套上公羊派的典籍作为外皮,融汇成一套说不清是什么东西的“修正主义公羊儒”。

伏念虽然对此颇有不喜,但秉持“性恶论”的荀子却似乎很喜欢这一套说辞。

“但我知道伏念先生内心里却是喜欢的。”易中行悠然道。

要说易中行为何如此笃定,却也是有渊源的。儒家公羊派的源头可以说是子夏先生。而“伏念”这个角色的原型正是子夏与曾参。

他的性格只从其独创的剑法中就能看出来——圣王剑法!

伏念的政治主张就是将君王神圣化、绝对化,君王就代表了国家,代表了天,人怎能背叛天呢?

伏念所推崇的内圣外王,王道治国,正是“礼”的极致。

如果说颜路和张良还是原始儒家的追随者,那么伏念反而是那个最接近易中行思想的人。

易中行随后提出让荆天明入小圣贤庄学习的事情,伏念不置可否,颜路则立刻出声应允。

“从现在起,你便叫做‘子明’。”颜路对荆天明道。

“啊?”想到要学什么儒家礼仪,荆天明头大如斗。

“盖聂先生为‘天下第一剑’,难得来小圣贤庄,不如我们‘以剑论道’如何?”伏念伸手邀请。

“固所愿,不敢请尔。”

两人持剑而出,对立于廊桥之上。

这里是小圣贤庄,易中行自然不是要在这里以命相搏,比的是剑,目的却是为了论道。

“久闻伏念先生自创圣王剑法,请指教。”易中行持剑拱手。

“请!”伏念外形高雅不凡,举手投足有一股天生的华贵气度,太阿剑出,自有一股心系天下,威凌世间的王者气度。

两人之间,有流风回转,带起萧萧落叶。两股剑气以两人为中心铺陈开来,演化各自的剑势。

在这种剑势的对抗中,彼此感受对方的剑意与道理。

伏念的剑意正如他的人一般,内圣而外王。先具有圣人一般的才德,而对外行驶王者之道。可谓是儒家的至高追求之一,“完人”的标准。

伏念执掌儒家,小圣贤庄欣欣向荣,儒家声震四海,可见他的言行已与内心的高洁修为高度一致,这是十分难得的。

后世大儒,绝大多数都只接近“内圣”,能做到“外王”的寥寥可数,无非王阳明、诸葛亮等几人。

有趣的是,“内圣外王”虽然是儒家的最高精神追求,但这句话本身却是出自《庄子·天下》:“是故内圣外王之道,暗而不明,郁而不发,天下之人,各为其所欲焉,以自为方”,为各家所引用。

是以,在儒家,内圣外王的表现便是如伏念这般的“知礼之智”,在法家为“虚静之德”,在道家则为“无欲之明”。

易中行则不同,他本身并未酝酿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剑意。易家剑法的核心向来是剑气为本,以犀利浑厚之剑气破敌,深合“气宗”的路数。修炼过程种使用不同性质的剑气不过是攻敌之弱点。

时至今日,以易中行的修为境界倒也差不多是时候明悟道路,蕴养剑意。

易中行可选择的道大致有三种,一是纵横之道。横剑攻于计,以求其利,是为捭;纵剑攻于势,以求其实,是为阖。捭阖者,一阴一阳,天地之道。

二是公羊儒之道,大一统,为后王立法;所见异辞,所闻异辞,所传闻异辞;九世犹可以复仇乎?虽百世可也!

第三个就是二十四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

显然第三个是不合时宜的,而纵横之道同样如此。此时已是先秦时代,大一统一旦完成,纵横家最后的余晖就将逝去。这也是为何易中行逐渐抛弃纵剑术,转而与荀子探讨公羊儒的原因。

选择儒家,是因为它具有最大的包容性和可塑性。岁月悠悠,诸子百家许多源自于古儒,而最终他们又将同归于儒家。

此所谓“百家归儒”。

『记住本站最新地址 www.88dushu.net』
相邻小说: 诸道学宫 开封之大叔太腹黑 农女种田有空间 万界人教教祖 小隐幽居 恶毒女配重生:绝色哑夫好缠人 三界最强反派 漫游红包群 入骨暖婚:娇妻有点甜 网文写手古代生存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