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道长道心坚定,入道已深,却怎么只是甘于做一个道童?”
“...........不过是袍子的颜色不同罢了,世间的沉浮岂是人力能决定的。毕竟是身外之物,看透了,自然也就放下了。”老道士转头对书生说道“固然我可以放下,但未脱红尘之人断不可弃。”
“此话怎解?”
“呵呵,到时自然懂,不必问。”
路总是有尽头的,即便是人生的道路,到头了也便到头。在这风催雨蚀过的小门前,两人惜惜作别。
“小友沿着这条路一直走,不多时即可下山了。”
“多谢道长。”书生稽首谢道。
“对了,多年前我曾想到一句好诗,却始终写不出相配的下一句。若公子不嫌弃,且帮我补上吧。”道长还礼道。
“定付毕生所学,不负所望。”
“在此谢过。”
....................
这条青石路走完了,依稀就可以闻到泥土的气味,无人打扫得夜路果然是缺少了一些东西。书生这样想着,同时不断艰难的走着,他的衣摆不断被挂在灌木上,着是一件令人烦恼的事。
不知过了多久,他抬头看到了一个石碑和一把石刻的刻具。他小心的踩着丛草走了过去。
那上面是一句诗“幽径暗沉陈檀香,野木长淹烟炉境。”
这书生心想“确实是佳句。”随即书生低头沉思,脑海里翻阅看过的诗词,闭上眼揣摩诗句的意境。
片刻后摇头。看来他是一时半会儿想不出来了。
“以此句作诗到也不难,但是我已视他为知己,便不能如此草率作答。”书生心想。他放下随身的背囊,找了一块平整的石头坐下开始苦思。在不断的对石碑的打量间无意发现一个血印,书生好奇的起身上前观察。
那是一个手掌的痕迹,而且看起来还很新,或许是林木间潮湿的缘故,手指触摸还会粘在手上,但闻起来血腥味却没有那么浓烈,相反有种明显的香味,是桂花的香味。
像这么奇怪的事,任谁都很少遇到。他拾起背囊,摸索着向石碑后更深更幽暗的地方走去。
...............
傍晚
正殿门处一个小道士向门内轻声请示。
“你去睡罢,我自行收拾。”凌云盘坐在蒲团上看着微风中摇曳的烛火。
烛光所没有照耀的地方,同样潘坐着一个苍老的身影,依稀从轮廓可以看出是白日与书生同行过的那位老者。
“师傅,你可记得我是何时来的?我已然记不得了。”
“...........记得记不得又何妨........”老道童问道。
这句话,像是一个问题,又像是一个回答,令人差分不清。就如同这火焰摇摆不定。
沉吟片刻后,凌云说道“师傅,您去休息吧。”
“嗯,这段日子香闻多了,身子越来越酥了,是该早点休息。”老道人艰难的起身经过了凌云的身边,向门外走去。
“师傅,您身上的味道........桂花酒还是少喝吧。”凌云道。
“呵呵,知道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