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是二级炼药师,一个是第一峰峰主之子,李默自然已经有所选择,当即开口道:“若此药童,真是前来考核,那便无违规一说,只不过既然我来了,那么他的晋升考核就由我把关吧,就在此地进行,也不用到炼药室内单独考核了。”
纪宁说道:“李长老,这药童只是晋升一级炼药师而已,怎敢劳驾您把关。”
刘如意已是知晓,现在这一幕的主推者是田易烂,既然对方连执法长老都请动了,若是当众忤逆了执法长老,怕日后还会多生事端,还不如就顺了那李长老的意。
想罢,刘如意走到李默面前,不卑不亢道:“李长老在上,小子是纪宁药师的药童,此番前来考核一级炼药师,有李长老在场指教,是小子的福气,如此,小子便开始献丑了。”
“切,一个药童而已,做梦吧,一级炼药师,他以为他是谁啊。”田易烂身后第一峰的弟子,故意拉着嗓子说道。
“是啊,药童都是那些山野之辈,想必是把炼药师当成了江湖上的医师,懂几味药草,熟悉几分药理,就跑到这撒野了,等下看看他怎么收场!”
……
刘如意置若罔闻,拿出魂级炼丹炉与二十份培元丹的药材,一刻钟后二十份培元丹药液已经萃取完毕。
看到这番景象,嘈杂之声渐渐平息,在场的都是炼药师,刘如意萃取灵药的速度他们都自叹不如,说不定还真有戏。
萃取完成之后,刘如意当即着手炼丹,一枚接着一枚十九枚都是中品培元丹。
若不是这段时间陪着刘如意,纪宁都以为刘如意要失败了。
接连炼制了十九枚中品培元丹后,刘如意故意停下开始恢复。
嘈杂之声又起:“十九枚都是中品而已,我看他就是在装腔作势。”
“对,对,我就不相信最后一枚,他能炼制出高品培元丹。”
打脸就是要打的响亮!
刘如意气定神闲地将已经萃取好的三种培元丹药液一一用灵力拖着放入丹炉,盖上炉盖用灵力封好之后,丹炉亮起开始了最后一枚凝元丹的炼制。
片刻后丹炉狂震不止,刘如意当即释放灵气进入丹炉凝结成五枚灵印,丹炉恢复正常转动。
正想高呼的田易烂一行人,就如被掐着脖子的鸭子,表情丰富之极。
片刻之后,丹炉静止,刘如意长舒了一口气道:“成了,李长老,我完成了,这最后一枚培元丹就由您来亲自过目吧。”
李默不知刘如意卖什么关子,反正是最后一枚了,前面十九枚都没出现高品的,这最后一品看刚才的动静,能达到中品就不错了。
“等下让你神气不了,坏了规矩的药童,看我怎么收拾你!”想罢,李默打开了丹炉,一阵药香传来。李默脸色僵住:“这小子运气怎么这么好,偏偏最后一枚炼制出了高品培元丹。”,接着,目光往丹炉内看去,只见李默全身颤抖。
丹药基础:
回灵丹
凝元丹
聚灵果
凝元果
全书共计收录了365种药物,正好与一年365日相合,这倒并非巧合,而是作者有意为之的结果。事实上,当时掌握的药物数量已经远超此数,但由于受到术数思想的影响,所以从中选取了365种药物,“法三百六十五度,一度应一日,以成一岁”。
《神农本草经》不止进行了药物的搜集工作,还有意识地对所收药物进行了分门别类工作,将365种药物按照上、中、下分为三类,这被称为“三品分类法”。分类的依据主要是药物的性能功效。
《本经·序录》中即言:“上药一百二十种为君,主养命以应天,无毒,久服不伤人,”如人参、甘草、地黄、黄连、大枣等;“中药一百二十种为臣,主养性以应人,无毒有毒,斟酌其宜。”,需判别药性来使用,如百合、当归、龙眼、麻黄、白芷、黄芩等;“下药一百二十五种为佐使,主治病以应地,多毒,不可久服。”,如大黄、乌头、甘遂、巴豆等。
《神农本草经》中也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药物理论,由此奠定了药物学的理论构架。此部分内容主要见于序录部分,相当于全书总论,虽然文字并不长,只有十三条,但已经涵盖了药物学的各个方面。
以药物配伍为例,《神农本草经》中提出了君臣佐使的组方原则。所谓君臣佐使,本为社会中的不同阶层成员,有不同的职能与等级,药物学将其借用来说明药物在配伍中的不同角色,如上品药为君药,中品药为臣药,而下品药为佐使药。在组方时,应该充分考虑药物的特性,方中既要有君药、臣药,还要有起协助作用的佐使之药。其比例可按照一君、二臣、三佐、五使或一君、三臣、九佐使的原则来处理。
在药物配伍中,两味或两味以上的药物用在一个方剂中,相互之间会产生不同的反应:有的药物共同使用能发挥更大的功效,有的两药相遇一方会减小另一方的药性;有的药可以制约另一种药物的毒性;有的两种药品本身均无毒,但如果两药相遇则会产生很大的毒性,不能同用等。《神农本草经》中共总结了七种关系,包括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恶、相反、相杀等,认为对此“七情”要“合和视之”,这便是“七情和合”的配伍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