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点了电话,方大神情有点凝重,他告诉小陈和小姚,今天早上,赵大婶和罗大婶掐起来了,现在两个人都受了伤被送到附近的医院去了。
“唉....”
小陈用手捂住了脸,想不到最后还是闹成这样了,昨天下午的口水有一半给浪费了。
“赵大婶和罗大婶的家属现在就在社区办公室里,他们有意和解处理这个事,让我们也去帮忙协调。”
“那赶紧去,这是好事。”
等方大带着小陈小姚赶到社区办公室的时候,除了派出所的李所长社区的王书记,办公室里还坐着一个中年男人和一个年轻的女性,王主任介绍说,中年男人是找大婶的爱人,年轻女性是罗大婶的女儿。
王书记见城管这边来人了,就让大家都坐下,开始说调解的事情。
“这事闹成这样,我们就先来说说你们两家人打架斗殴的事吧。”李所长说,这种事如果双方都有意愿调解,那私下调解,如果实在处理不好,那他们派出所就介入调查,到时候谁的主要责任谁的次要责任,该怎处理一切依法处理。
“我们愿意私下调解。”年轻女子率先开口,表示刚才已经和赵大婶的爱人商量过了,这个事就这么算了,反正也都是破皮轻伤。
“那接下来,就是关于罗大婶投诉反映的违建问题了。”王书记开口问罗大婶的女儿,关于这个事她知不知道。
“其实这个事我并不清楚,不过赵嬢嬢和我妈的矛盾我倒是了解一些,原以为就是邻居之间吵嘴没什么,但我没想到我妈妈居然跑去投诉去了。”
罗大婶的女儿表示,投诉这件事算起来是她妈妈有欠考虑,她妈妈并没有想过如果这房子被当成违章建筑拆了以后,会给赵大婶一家造成什么样的后果。
“我妈只是想出口气,并不是真的想要做什么。”
随后罗大婶的女儿表示,她只需要自己的母亲能和赵大婶一家今后能和睦相处,至于投诉的事情也就这么算了最好。
对于罗大婶女儿的想法,赵阿姨的爱人自然是同意,毕竟这事真要闹下去,最后吃亏的还是他们家。
“妹妹啊,哪有你说的那么容易,罗嬢嬢是直接去的信访局投诉,按照规定,我们必须把这个事情调查清楚给你们和信访局一个交待,就算你不在乎了,信访局那边也是要结果的。”方大表示现在这是不是想退就能退了。
“我不能撤掉投诉吗?”
方大:“不行,而且说到底,投诉人是你妈妈不是你。”
“那怎么办?”
办公室里一群人沉默了好久,最后王书记向方大提出了一个建议:“如果由我们社区出一个证明,证明这个房子是建2001年,用于肥皂厂下岗职工再就业使用,有用没。”
“有一定的作用。”方大想了想,最后还是做出了决定。
“妹妹,这事你能为你坐妈做主吗,别我们这边都在积极想办法处理这事,你妈妈想不通又去举报了。”
“不会不会。”年轻女子表示罗大婶那边她已经说好了,她妈妈全听自己这个女儿的。
后来,方大花了两天时间写了一篇情况说明回复信访局,大意就是这个房子因为修建年代久远,修建人已经辞世,,无法判断是否为违章建筑。
但经城管执法人员调查以及社区证明,这个房屋原本就是肥皂厂用于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困难的问题,而现在的经营者赵大婶本身是肥皂厂下岗职工,是她们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如果拆除会给别人造成很重的家庭负担,也会加深当事人与投诉人两家的之间的矛盾。
最后方大在回复内容中写到,这个房屋现由赵大婶经营开设副食品店,是水花村1组、2组几十户人周边唯一的一个副食品店,且现在投诉人与当事人已经通过社区协调和解,表示以后将和睦相处,所以为了方便周边居民生活,也为了不给两家人再次造成矛盾,高新区城管大队以及社区均建议暂缓拆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