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遵皇命!”凤临川躬身说道。
凤安淮身居高位,身边关系复杂,立场中立,不会偏帮逸王或者端木郡王府任何一方,只效忠于皇上一人,凤临川是逸王的心腹,也是凤安淮的长子,夹在中间本就为难,所以若非必要,逸王是不会召见凤临川的。
夏侯翀逸对凤安淮一直提防于心。
前太子被杀,先帝驾崩,当时朝局混乱,大夏文臣武将泾渭分明,当时后宫有德妃力保夏侯淳于,文臣有尚未封侯的端木策,军部有凤安淮带兵围了整个皇城。
而夏侯翀逸的父王裕亲王殿下当年虽然反对,却因为与先帝是一母同胞需要避嫌,又因为夏侯翀逸当时太过年幼,所以未能抗衡,其他朝臣见事已至此,也都默认了夏侯淳于登基称帝。
这二位朝臣在新帝登基之后便迅速成为朝中首屈一指的重臣,端木策被封为郡王,深的皇上宠信,而令人生疑的是真正带兵控制局面的凤安淮却被封了太尉,这么个虽然地位尊崇却少了实权的官职。
皇上对他的也没有端木郡王那般宠信。
众人议论,归结原因应该是凤安淮之后所说的,他只是为了大夏的朝局安稳,作为外臣绝无干预皇家之事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