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高高在上的皇上来说瘟疫最后是治好了还是屠杀了得了瘟疫的人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不要威胁到他的皇权,不要损坏他爱民如子的名声就好。
解决水患与瘟疫之事是他命逸王去处理的,屠杀楚家村村民的命令是逸王下的,只要在文武大臣和天下百姓心里谨记这两条就足够了。
“逸弟,”皇上为显亲厚一直如此称呼逸王,甚至在朝堂上也用此称呼,“此次回京,与太尉府的婚事应该提上议程了,不然天下人会说我们夏侯氏不信守承诺,更何况太后她老人家一直期盼我们夏侯氏子孙兴旺,不要再出现圣文帝膝下子嗣凋零动摇国本的事情。”
圣文帝便是先帝,先帝生有两子,长子为前太子,先帝驾崩之前犯了谋逆大罪,当时是要押解回京受审的,却在回京的路上举兵谋反被诛杀,前太子府被灭门。
而次子早在前太子谋反之前坠马夭折。
先帝不堪一连痛失两子的痛苦,没几日便驾崩了。
当时没有皇后,以德妃,也就是现在的太后之命为尊,在夏侯王室宗亲中推举夏侯淳于上位。
若是往上追溯,夏侯翀逸的父王与先帝乃是一母同胞,皆为太宗皇帝的嫡系子嗣,他的身份更尊贵一些,而夏侯淳于的父王乃是太宗皇帝的一个美人所生,位份过于低贱,以至于到了圣文帝在位期间毫无存在感。
然而就是这个出生并不高贵的夏侯淳于仗着是太宗皇帝的血脉,又是同辈中年岁最长的子嗣,更为重要的是有当年德妃的扶持,顺利拿下了皇位。
而当年的夏侯翀逸还只是个黄口小儿,虽然身份尊贵,却也没什么实力。
大夏开国皇帝被尊为太宗皇帝,接着便是圣文帝,到了第三世因为出现了如此曲折动荡的皇位传承。
坊间便流出:大夏三世,帝星陨落,天河令主,人间现世,拥立新君,天下太平的预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