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如果你不是高手,可以请高手。比如出一个作文题“黛玉葬花”,让他写作文,体裁不限。等他写完了,点评一下,然后给他看曹雪芹是怎么写的,又点评一番,让他知道差距在哪里。然后叫他再写,再点评,几个来回,如果他的思路文笔没有提高,那就没天理了。
当然,对于考试成绩三十分以下的小伙伴们,就别勉强了,没有这个天赋,怎么整都没用。
天才就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这是老师教我们的。其实后面还有一句给老师们剪掉了:但有时那百分之一的灵感比那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还要重要。没有这百分之一的灵感,你这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都是作无用功。我们学校的教育思路很有问题,那多东西都是只拿出一截出来,都是被阉割了的东西,为什么不全部拿出来?
哈弗商学院就是用这个方式。在一个大讲堂,一个人站在讲台前,陈述自己的观点,然后所有的人都发出诘难,挑你的毛病。
李昊原来学习佛法的时候听说过藏传佛教的辩经,非常向往。所以在佛教qq群中和别人辩论,提问题,后来发现辩论需要引经据典,佛学需要融汇贯通,而且别人也会引用佛经反驳你,这样一来一往,李昊对于佛经的理解非常深刻,效率可以说是事半功倍。
以前李昊看过一篇报道,说藏地有一个喇嘛,看到藏区很多小孩上学不易,所以自己开办了一个学校,从小学开始,后来到初中,到高中,最后高考的时候让其他的学校大吃一惊,升学率太高了。这个喇嘛也不是从正规师范学院毕业的,他的教学方法就是藏区佛学院寺院的老传统,用学习佛经的方法学习学校课本,效果惊人。
当然,这个在汉地推广很难,第一因明学没有人会,汉地有僧人讲因明,但是他们没有传承,都是自学的,不够深入。第二因明学里的例子都是佛经里的,不懂佛经你学不好。
汉地佛学院也举办过辩论会,和藏地的辩经根本不是一回事。第一这些人都不会因明。第二辩论的方式也不同。比如一部经典,比如《六祖坛经》,藏地辩论的方式是你先立宗,也叫立论,提出自己的论点,然后大家针对你的论点提问题;或者是根据坛经的一句话,说说你的理解,然后大家向你提问题,你要被难倒了,你就输了。
汉地佛学院是怎么辩论呢?首先弄出一个论题“在学习佛法的时候渐悟更重要还是顿悟更重要?”然后分成两个战队,一个说顿悟重要,一个说渐悟重要,开始辩论。
这就有点乱来了。首先大家的立宗就不对。学习过坛经的都知道;“法本一宗,人有南北,法即一种,见有迟疾,何名顿渐?法无顿渐,人有利钝,故名顿渐。”离开了特定的学法者,你说顿说渐都错。两个宗都立不起来,还辩什么?
辩经的目的不是为了战胜对方,而是通过辩论发现真理,掌握真理。辩论对于学员的提高是全方位的,口才,思维敏捷等等。当然辩论也会有副作用,就是不能从辩论里出来,老爱挑别人话里的毛病,就像律师在法庭上一样,非常讨厌。
藏地两个学因明的僧人去某处求学,晚上因找不到落脚处,就想借宿在一个老太太家。老太太除了一个女儿,家里没有别人,她问:“你们是不是学因明的?学因明的人很麻烦,最好不要住在我家,不然的话,到时候会给我出难题。”
他们听后连忙恳求:“我们虽是学因明的,但肯定不给您出任何难题!我们实在是走投无路,找不到安身之地,请行行方便,让我们歇一晚。”
老太太见他们说得诚恳,就勉强答应了。
吃过晚饭后,老太太在身上摸摸摸,摸到一只小虱子,就叫女儿说:“女儿呀,你赶快把它放在不死的地方(意即指比较安全之处)。”
一个僧人听到了,马上说:“老菩萨,如果有不死的地方,可不可以把我们两个也一起放在那儿?”
老太太特别不高兴,生气地说:“你们这些学因明的,嘴巴就是这样,刚才不是说不给我挑毛病了吗?早知道如此,就不让你俩住在我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