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浔涒正式上班后,第一件事就将公号名改为了“ONE”。
她对梁染的阐述很简单:一个世界,一个人,一份爱。美好的东西不在多,是自己想要的那一件就OK。
梁染只回了她两个定,“由你。”
更名后发布的第一篇文章,是谢浔涒了三个通宵写出来的。
其实也是特别简单的一个故事。
这个故事是从前谢浔涒采访时听到的,然后前些日子联系上了故事的当事人,将故事补充完整,文字梳理一番,然后先发给了梁染看。
梁染并没看,让谢浔涒先给同事看。
谢浔涒的同事只有两个人,潘一一和冉冉。看样子和谢浔涒的年纪差不多,谢浔涒还没来之前,两人除了懒散地打理着公号,一周发一次不痛不痒的文,其余时间都在伙着别的部门打理杂务。
在她们看来,打理公号这个事……基本等同于不务正业。
但谢浔涒一来,就立了诸多规矩,看她们的表情,谢浔涒就知道她们心里只当她是个玩笑,不过是碍于新官上任的那点权威,勉强对她表示了赞同。
谢浔涒的稿子发到她们的小工作群里,因为知道她们一定拖着不看,谢浔涒很干脆地要求她们一小时后交过来一百字以上的评论,否则扣除当月全勤。
结果半小时后,两人都给谢浔涒发来了评论。
潘一一最认真,把故事的感动点全都列了出来,而冉冉从头到尾只有一句话,“哭死了。”
最后的结论是,初看以为是个平淡无奇的故事,看到末尾其实也不过是平淡无奇的故事,但不知道为什么,就是哭得不行。
这世上的狗血事太多,这其实只是一个一生里只爱了一个人的故事。女主人公十七岁时爱上男主人公,造化弄人,他们始终没有在一起。最后的最后,他们毗邻而居,每天傍晚会在夕阳下的公园长凳上坐一会儿,然后各回各家。
冉冉在群里说,“我可以去看看他们吗?能让他们在一起吗?”
谢浔涒回道,“他们一直在一起,那些已经没意义了。”
冉冉叫嚣道,“不要……”
谢浔涒自己写完这个故事的时候也很难过,不肯给裴煜煊看,心里暗暗害怕,自己和裴煜煊,到头来也会不过是这样的一个下场。
文章由冉冉排好版面,发布出去。
三个人轮流刷着后台评论,半个小时后,第一条评论才出现。
这个号的粉丝其实不少,但基本上都是冲着公司偶尔举办的加关注可参加一些这样那样的见面会活动来的,从前除了评论报名参加活动,文章的阅读量少得可怜,评论更是几近于无。
“……擦!是我关注的号吗?!确定吗?!”
这个评论的意思……办公室里的三个人面面相觑,没人做声。
十分钟后,第二条评论出现,“……哎玛,看哭了!是真的吗
?文章写得太好了!话说,这个号……是换人了吗?”
三个人都轻轻地吁了口气,彼此目光相对,不由得咧嘴笑了一下。
紧接着,第三条,第四条,第十条,第N条……
后台刷都刷不过来了。
一个小时后,阅读量涨到了前所未有的一万以上,冉冉激动得在群里发了个红包,两个小时后,阅读量疯涨,竟然达到了五万。
冉冉陷入疯狂发红包的状态中,群里就她们仨,满屏过去,全是红包,很快地,潘一一也跟着发起了红包,谢浔涒也没忍住……
结果就是三个一通乱发,到得最后也不知道哪一个红包领了,哪一个还没领。
梁染的电话来了,语气诧异,“浔涒,这个故事是真的?”
“你看了?”谢浔涒反问道。
“看了。”梁染道,“太让人伤心了。”又道,“但是也蛮安慰的。这一生,也值了。”
谢浔涒道,“以后这个讲述真人真情真事的栏目会是我们的主打。”
“加油。”梁染道。
大数据时代真是可怕,第二天,就有电话打了过来,谈起了广告,当然,价格开得很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