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弟弟,你叫什么名字呀?”邱香玲问道。
“我叫拓跋烈。”
“姓拓跋?拓跋是鲜卑人的姓氏,眼下后赵国周边并没有鲜卑人的族群。不过百年之前,梁国北边倒是有一个鲜卑人建立的王朝,后来被梁国灭掉了。据我所知,存活下来的鲜卑人并不多,一部分向更北的草原迁徙,更多的则是成了梁国子民。这孩子多半是生活在梁国的鲜卑遗民。”吴永南虽然一心修行,不理凡尘俗事,但却喜欢很通读史书,周边几个王朝近千年的朝代更迭,他都有所了解,算是个修行之余解闷儿的小爱好。
单从一个姓氏,便推测出了拓跋烈的大致出身,邱香玲毫不掩饰自己眼中的崇拜,吴永南的博学多知也正是她最欣赏的优点之一。
吴永南笑着摆了摆手,示意没什么。
吴永南随口问道:“家在何方,可还记得?”
“梁国谷阳县大兴寨人氏。”拓跋烈说出了自己的家乡。
“那你几岁了?”
“八岁。”
之后邱香玲又问了几个简单的问题,拓跋烈一一回答。每次回答都是简洁明了、直奔主题,倒是让几人很是感慨他的聪明早慧。
很快饭菜上桌。
拓跋烈这几天一直没吃好,当真是饿极了。只是他大病初愈,虽然肚子饿,却没什么胃口,勉强吃了一碗米饭,便吃不下了。
拓跋烈吃饭的功夫,鹤山派众人也在商量着如何安置他。
吴永南觉得可以托去梁国的商队,将孩子送到谷阳县,再由县衙派人送他回家。邱香玲却不
放心,觉得不够稳妥,想要把他带在身边,等事情处理完了,亲自送他回家。
最后甄珍想了个折中的办法,先把拓跋烈留在这里,给足银两让店家帮着照看几天。若是事情办得顺利,便回来接上他,再送他回家。若是事情不顺利,便差人过来,按照吴永南的意思安排。
邱香玲虽然还是不放心,但也只能同意甄珍的办法,毕竟他们是要去打架的,带个孩子在身边属实是不方便,也很难顾及到他的安危。
商量妥当,邱香玲托着下巴看拓跋烈吃饭,嘴角带着笑意。聪明懂事,不卑不亢,又长得好看,她是越看越喜欢。
邱香玲突然有了个大胆的想法,“二师兄,不如我们把他带回鹤山吧,让师尊收他做徒弟。若是他资质不够,让其他长老收为弟子也可以。”
修行中人收徒是大事,至于一派掌门收徒更不是闹着玩的。
“单从相貌来看,资质倒是不能差了,他小小年纪,能知书懂礼,想必也不是愚钝之人。只不过咱们还有要事在身,一切都等办完事再说吧。”
邱香玲点了点头。
见拓跋烈放下筷子不再吃了,邱香玲便跟店家要了个房间,预存了一些银两,又嘱咐一番,让他好生照顾拓跋烈。店家见了银子,自然满口答应。
吃过了饭,拓跋烈便有些眼皮打架,邱香玲和甄珍一起把他送到房间。
躺到了床上,拓跋烈却没有立即合眼睡去,而是一直在看着邱香玲。
邱香玲想起一事,从袖中取出一枚白色药丸,想了想又将药丸掰成两半,将其中半颗递送到了拓跋烈嘴边。
“你把这半颗丹药服下,对你恢复身体有帮助。”
拓跋烈乖巧地张开嘴,将药丸含住。药丸入口即化,有股淡淡的药香。只过了几个呼吸,他便感觉身体舒服了许多。
“九妹,你对这孩子可真细心。你说要让师尊收他为徒,该不会是想要将他当作童养夫君吧?”甄珍知道邱香玲一颗心都在二师兄身上,所以自然是在说玩笑话。
邱香玲脸颊微红,娇嗔道:“五师姐不要乱说,他还是个孩子呢!”
给拓跋烈掖了掖被子,邱香玲说道:“姐姐有很重要的事要做,不能留下来照顾你了。不过你别担心,多则五天,少则三天,定会有人过来接你,送你回家。你安心在这里住几天,好吗?”
拓跋烈轻轻点了点头。
邱香玲笑了笑,将拓跋烈额前一缕乱发捋顺,起身准备离开。
走到门口时,拓跋烈突然说道:“姐姐,你是个好女人。”
邱香玲又笑了起来,并没有在意好女人和好人的微妙差别,“快睡吧,好好休息。”
然而拓跋烈的话还未说完,“等我长大了,我要娶你做娘子。”
邱香玲和甄珍同时愣住了,片刻后,甄珍忍不住笑了起来,最后笑得腰都直不起来了。
邱香玲脸颊再次爬满红晕,微微有些恼火的她,一阵无语,居然被一个孩子给调戏了。可是看着他一脸认真的小模样,又不忍心出言呵斥,只好故作严肃道:“闭上眼睛,不许再说话了。”
拓跋烈却不听她的,直直地望着她。清澈的眼睛,不掺一点杂质。
邱香玲有些无奈地抚着额头,转身走出房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