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世礼和刘秋实起身迎出门外,只见梁先生领着几个穿戴整洁,气质不凡的人走过来。
“扈书记,张党代表,朱党代表,我来给你们介绍:这位就是古世礼同志,七营长,武功高强,打仗勇敢。这位是刘秋实同志,窑厂工人党支部书记,机敏能干,现任红军班长。这位就是我们根据地军政委员会书记扈佑民同志,党中央把他派来这里领导我们工作,今后我们根据地党、政、工、农、军都要服从扈书记的领导。这位是红军党代表张茂林同志,他负责红军中的党务工作。这位是朱晨曦同志,他是我们三团的党代表。为了加强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根据中央的指示,我们红军成立了党组织。”梁先生热情地介绍各位。
刘秋实不想仅见过一次面就被梁先生叫出名字来,并这么隆重地把自己推荐给那些大人物们,他一时心比蜜甜,身比毛轻。更令他没想到的是,那个扈书记第一句话竟是盯着自己问:“你当了几年工人?做了什么工?”
刘秋实得意极了,胸脯挺得老高,大声答道:“报告首长,我当了一年多的窑工,在缸窑厂做工。”答完热情地伸出双手。
扈佑民双手仍提着皮包,自言自语了一句:“当了一年工人。”
“在这之前我在县城里还当过泥瓦工、木工、修理工。”刘秋实明白扈佑民的不满足,双手并贴裤缝,立正挺胸,答话时把自己干过的事都拉上了“工”。
梁先生在帮刘秋实说话:“扈书记,我们这里是山区,工业落后,象他这样的工人,整个山区也不过几百人。他还是个党员,很难得的。”
扈书记又问:“识字吗?”
“念过三年的私塾。”
扈书记终于点头认可。“好,一块进来谈谈吧!”
众人进屋后,扈佑民一人坐在一边。他问古世礼:“你们七营怎么住在这里而不是住在县城?”
世礼答:“县城里有邱韬丰营,这里离县城三十里。这样驻防,便于互相策应。”
梁先生接过话头答道:“我们是这么考虑的,我们这个山区,东西连绵千多里,南北仅有百十里,从这里再往北是一马平川,无险可守。平原交通发达,便于敌军运动。我军初创,装备差,弹药补给没有来源,全靠夺敌人的。我们经过分析认为:只有先在山区建立稳固的根据地,待队伍发展壮大后,方可攻打和占领城市,目前我们不具备长期占领县城的实力,所以在必要的时候,我们将考虑放弃县城,转入山区。”
扈佑民有点不满意:“耀武同志过于悲观了,现在革命形势一派大好,不要说县城,就是再大些的城市我们最终也要夺取。山沟里出不了马列主义。”
张茂林适时转移了话题:“这是个大问题,回头我们再认真研究。扈书记,现在我们先了解七营的情况吧。”
扈佑民同意了:“古营长,你先汇报七营情况!”
“七营现在有四百五十人,三百九十二支长短枪,三个连,连长分别是邓途、肖建生和郑承恩,一个教导队,每连三排九班,每班十二人,每连一百二十人。这次起义收编的士兵分插到各班中。教导队是从各乡农会和党支部里选七十名先进青年组成的,编成七个班,选调了二十名红军战士作教官,对他们进行军事训练。营部有二十人。”古世礼言简意赅。
刘秋实插话:“对!我就是从窑厂党员中选出来的,窑厂这次选了九人,成立了一个班,我是班长。半个月的训练收获非常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