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没有几个卓越的领导人,这种情况是很难发生的,唯有各方势力的领导人都有一些远见才有可能暂时的放下成见选择联合。
现在的蒙古各部步伐不协调,蒙哥那是有心无力,他虽然的确可以一举荡平各部落的反叛行动,但是却不能这么做。
原因很简单,蒙军的士兵总数实在是捉襟见肘了,原本的兵力就占据劣势,要是再自断臂膀的话那可就是将胜利拱手让给赵与芮了,蒙哥宁肯让自己人上位也不可能将胜利拱手相送。
蒙哥掌控的主力铁骑大约有十万左右,其他的五万铁骑都在其他人手中,若是先跟自己人干一仗的话,蒙哥还能有多少的部队?
因此蒙哥只能退一步,他们这些贵族要求啥就是啥,丝毫不提可不可以,一定要先扛过这一关。
如果这一关都扛不住的话,那就算是巩固了权力,将这些贵族们全部摁下去了又有什么用呢?
当个光杆司令,那不真成了大宋刀俎之下的鱼肉了。
蒙哥的眼界很清晰,但是那群贵族就没有想那么多了,他们将战争失败的罪责全部怪罪到了蒙哥的头上,的作战失利全赖蒙哥指挥不力,白白的葬送大好的局面,他们完全忽略了作战时候各种艰苦卓绝的客观条件,一味的指责蒙哥的作战不利。
作战失败有多方面的原因构成的,各种因素都会给最后的胜利造成影响,这些人完全没有上过战场,已然沉浸在十数年前大蒙古国征战四方的功劳簿之上,完全无视大宋的崛起和自己的堕落,这又如何能够怪罪前方的将士不够努力呢?
这些贵族的行径在蒙哥看来就是何不食肉糜的另一种表现形式,而且偏偏这些人还都统兵一方,最差的也都是个万户,他们抱作一团,趁着蒙哥不敢对他们动手的机会,大肆的索求着平时得不到的一切。
甚至他们还提出了分兵作战的请求,这直接把蒙哥气的上气不接下气,三天没能上马。
可是在此等特殊的情况,蒙哥还真的无法不答应他们的一切条件,无奈之下只得同意他们的要求,自己率领着十万铁骑面对宋军的主力,他们率领着五万铁骑作为偏师去牵制宋军的侧翼。
蒙军的作战思路决定之后,同时宋军的作战思路也确定了下来。
宋军的二十一万铁骑分三个部分,每支部队各七万铁骑。
宋军将从三个方向出击,黑水镇燕军司方向由孟珙所部出击,孟珙、余玠、孟溪和陈玠四人统帅大军从西线攻入汪吉河畔,而后直捣哈拉和林。
赵与芮率部从汪古部出发,直击克鲁伦河深入大漠寻找蒙军的主力铁骑作战,赵与芮的麾下有曹友闻,曹弈和武振平三人。
霍青云部从东线出发,绕过三大部草原,走他熟悉的漠河方向,直接赤塔地区,在漠北草原寻找蒙军主力铁骑并且和他们作战,霍青云部有陆明、王坚和彭大雅一起出发。
三路大军的目标唯有一个,那就是竭尽全力寻找到蒙军的主力,倾尽全力的歼灭蒙军的主力铁骑将整个蒙古草原纳入大宋的管辖当中,一次性的解决漠北的威胁。
宋军调集了二十一万的铁骑部队,同时派遣了十余万的骑兵以及四十万左右的步军为这些铁骑输送补给和战略物资。
骑兵一人负责一人的补给,步兵四人负责一人的补给。
虽说基本能够保证补给但是这只是理想的情况,作战的时候很少能够完全的理想状态,补给部队寻找不到自己的同袍也是时常发生的事情,因此没有办法随时随地的将的补给运送到自己的同袍手中。
因此各个部分的骑兵都要做好思想准备,这很可能会失败,而且会输的很惨甚至是全军覆没也不是没有可能。
没有的勉强,每一位将士都可以在出征前选择退出,但是一旦踏上了征程,那就再也无法退出作战序列了。
有父子都在当兵的,父亲留下,儿子回去。有兄弟都在当兵的,各个留下,弟弟回去。
总之,每一家都必须留个后,每一个士兵都必须无牵无挂,怀揣死志迈入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