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便又出现了另一个问题,明显樵子教的孝道又与西天佛门的理念相悖,因为西天佛门却是要求佛门弟子斩断凡尘,六根清净。
通俗一点的话说,即是要弟子六亲不认,什么父母儿女亲情,都要抛之脑后,斩断一切凡尘亲情,既皈依佛门,往后心中便只能有我佛,即使生养的父母,往后也只能叫做施主。
而后来唐僧西天取经前,母亲也是先上吊自杀了的,不然其又如何能轻易斩断凡尘?可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一旦皈依佛门,首先就要放下父母孝道,再无父母亲情。
樵子即将教的‘孝道’,便正与未来西天佛门理念相悖。
那么即说明菩提老祖跟未来如来佛祖并不是一伙的。
而教孙悟空金丹大道,七十二变,纵横天地的神通之术,显然是为了让孙悟空未来与西天佛门对抗的。
且为何那菩提老祖又需要孙悟空将来尽孝道,而对其菩提老祖报恩?却又教孙悟空神通与西天佛门对抗,更不让孙悟空提其姓名。
难道其需要孙悟空报恩尽孝道,其实是需要未来成长起来的孙悟空,而帮助其什么?
其菩提老祖可谓绝对的法力无边,又如何能需要未来的孙悟空帮助?孙悟空又如何能成长到未来报恩其菩提老祖的一天?
那么其若是需要孙悟空将来报恩,自也就不缺多对自己一个妖猴施恩,同样收自己为徒,传自己纵横天地的神通之术,只要自己懂得孝道,将来报恩其菩提老祖即可。
以前只顾着兴奋激动了,见到樵子孙岳也才不由心念电转间想通,若拜师菩提老祖,以后似乎就只能与西天佛门为敌了。
可同时想通过来,却又是瞬间忍不住的激动兴奋,那就说明自己只要懂得孝道报恩,就当能拜那菩提老祖为师,且也应该是有那个资格。
至于将来的报恩尽孝道,那也得等将来有一天能追杀那如来佛祖再说。
眼下还是能捏谁腚捏谁腚,能给谁下药给谁下药的时候,等以后成长到能追杀那西天如来佛祖再说。
而孙悟空智慧明显也并不是轻易就能被忽悠的,又或者这樵子一段,也有测试孙悟空智慧的意思?
孙岳不动声色,灵动的双眸故意一动再动。
孙悟空则疑惑不信的开口:“你家既与神仙相邻,何不从他修行?学得个不老之方,却不是好?”
可谓你骗谁呢?你家邻居要是神仙,为什么不跟神仙修行?也修个长生不死,岂不是好过在这山上砍柴?
果然樵子立刻一叹,便即是开口:“我一生命苦,自幼蒙父母养育至八九岁,才知人事,不幸父丧,母亲居孀。再无兄弟姊妹,只我一人,没奈何,早晚侍奉。
如今母老,一发不敢抛离。却又田园荒芜,衣食不足,只得斫两束柴薪,挑向市廛之间,货几文钱,籴几升米,自炊自造,安排些茶饭,供养老母。所以不能修行。”
而为了尽孝道,连长生都可以放弃,父母生养之恩,又怎能只顾求长生,而抛之脑后?
即父母生养之恩,又怎能不报,任其老无所依,却皈依佛门,而抛之脑后,斩断凡尘?又岂是人子所为?
瞬间孙悟空听懂了,而若有所思,要懂得报恩。
孙岳闻听,也是不由故意表现出有所感,直接将箬笠又戴在其头上,而赶忙开口:“据你说起来,乃是一个行孝的君子,向后必有好处,我兄弟亦是敬佩。
虽我兄弟尚不为人,但却也在人间学会了为人的道理,做人当要懂得感恩报恩,不然与那畜生又有何异。
既是你不为那神仙,但望你指与我兄弟那神仙住处,我兄弟也好去拜访。”
樵子小老头闻听,立刻就是想也不想答道:“不远,不远。此山叫做灵台方寸山,山中有座斜月三星洞,那洞中有一个神仙,称名须菩提祖师。
那祖师出去的徒弟,也不计其数,见今还有三四十人从他修行。你顺那条小路儿,向南行七八里远近,即是他家了。”
只是说着,目光却又不禁往两人的大口袋扫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