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吃完饭,爸爸问陈作文:“你乐意去镇上上学吗?”
“村里的学校都不要我了,镇上的学校能要我?”陈作文以为爸爸在逗自己开心。
爸爸笑一笑,再问:“如果要呢?”
“那我就去!”
“好,那就在家等着吧。”陈方明点燃一支烟,抽一口,说,“这几天在家,要自学,不要落下课程。”
陈作文点点头,说:“落不下,贾志刚每天放学回来都来给我补课,连作业都照常写。”
爸爸点点头,说:“去自己屋看书吧。”
陈作文妈妈丁桂香收拾好碗筷走过来,说:“你可不要胡乱许愿夸海口,镇上的学校能是随便去的吗?”
陈方明说:“问题不大。”
“啥叫问题不大啊?你可不能让儿子空欢喜一场。”
陈方明往前凑了凑,嘴巴贴到了老婆的耳朵旁,小声叽咕道:“我有个战友退伍后被安排到县教育局工作,给一把手开车,给孩子办个转个学,还算个事吗?”
“那也好,真要是去了镇上的学校,儿子说不定真能考上大学呢。”
两口子一拍即合,就算是把事定了下来。
陈作文异常激动,且不说镇上的学校条件好,单是能摆脱“母老虎”的折磨,已经是谢天谢地了。
他心里轻松起来,坐在床上听收音机,一条消息让他再次兴奋不已。
收音机里说,最近出版了一部小说叫《高山下的环》,该小说一经面世,就引起了强烈反响,全国人民争先购阅,一时间洛阳纸贵,一版再版,被称之为文学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陈作文由此知道,文学是个好东西,它不但能帮人谋生,还能出名。
当他得知该书的作者也是土生土长的沂蒙山人,离自己家并不远,只有五十里地的样子,心中热血激荡,有了某种强烈的愿望。
趁着个周末,陈作文约上最要好的小伙伴贾志刚去了一趟李大作家曾经就读的中学。
那儿是大作家的故乡母校,他想去寻踪觅源,沾染一些名家的灵气。
五十多里地,这对于两个刚满十一岁的毛孩子来说,算得上是长途跋涉了。他们从早上开始走,一路打听,到达目的地时已近中午。
因为是星期天,校园大门紧锁,里面空空如也。
陈作文把瘦小的脑袋从铁门的缝隙间伸进去,东张西望了一会儿,突然有了主意。
他招呼贾志刚跟上自己,转到了大门北侧,从水泥墙上一翻而过,贼兮兮钻进了校园。
正当他们伸头缩脑、四处游荡的时候,一声断喝差点吓掉了他们的魂,“干什么的?”
喊声落地,一个高高大大的男人站在了他们面前,手中紧握着一根手腕粗细的棍子。
“我……我们来找人。”陈作文唯唯诺诺回了一句。
那人鼻子一歪,问:“找谁?”
“找……找大作家。”
“这里哪有大作家?”
“那个叫李存葆的大作家不就是你们学校的吗?”
“操!撒谎都不会,人家都从这儿毕业三十年了!”那个人瞪大眼睛,凶光烁烁,“说,你们是不是想来偷东西?”
“谁偷东西了?学校里有什么好偷的?”贾志刚挺直胸脯回了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