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母回来后说:“他们可能想在我们这里住一段时间,看见我们只有三间房子,没有地方歇,才走了。”
夏薇薇估计也是这么回事。
她从电视上看见,因为堰塞湖要准备泄洪了,领导担心泄洪的时候造成大面积溃坝,那样大的水流量下来,绵阳城只怕会淹一半,为了确保人们的生命安全,要求住在城中心低洼处的市民全部转移到高处。
所以这一批来投亲靠友的城里人就是因为这事到乡下的。
泄洪前,记者在城里走访,该转移的都转移了,偌大的城中心成了空城,夏薇薇看得眼里含满眼泪。
那么繁华的地方,因为一场地震成了这样。
城外的高处搭满了帐篷,没有投奔亲友的城里人暂时住在帐篷里。
几天后,电视上说堰塞湖成功泄洪,险情已经排除了。
城里人开始陆陆续续离开返回城里,没几天,乡下又恢复了地震前的宁静。
菜贩子打电话说要来收菜了,但夏薇薇要修房子,没时间种,只能等这一季玉米收了再说。
动工的日子到了,二舅舅一家、大舅舅一家,还有其他左邻右舍,都来帮忙挖基脚。
第一天人最多,后面慢慢就少了,因为人家还要种菜种庄稼,不可能一直给他们帮忙。
不过有空都会来,今天这家来一个,明天那家来两个,也能帮不少忙。
夏薇薇自己一家人是不可能休息的,又挖又担,一天下来,晚上累得都要瘫了。
一边挖基脚,一边继续拉材料,这时候不仅物价飞涨,工价更是涨得厉害,夏薇薇算了算,只把主体修起来都要十多万,还不带装修费。
没办法,她只能向林秀丽开口借了三万。
基脚挖了半个月,挖好后,泥巴匠来下基脚,这天要请许多人帮忙,夏薇薇又帮忙做外面,又帮忙弄饭,脚都跑大了。
等泥巴匠正式砌砖后,就不需要太多人帮忙了。【…… ¥最快更新】
刚开始砌墙,一个打杂的可以供到两个泥巴匠用料,但打杂的这个人很累,又要抱砖,又要调灰浆,非常辛苦。
父母年纪大了,身体都不好,夏薇薇不敢让他们太劳累,打杂的活自然是她做。
每天担水调灰浆、担灰浆、担砖,她这么多年都没有担过东西,肩膀磨得又红又肿。
墙砌高了,她还要把砖抱到木头搭的临时架子上,摇摇晃晃的,走得她心惊胆颤。
她不停地走,不停地做,早起晚睡,一天下来累得随便哪里坐下来都能睡着。
父母也心疼她,能帮忙尽量帮,饭菜都是母亲做,晚上也给她倒点酒喝。
以前父母是不允许她喝酒的,这时候就说,她白天累了一天,喝点酒解解乏。
她喝了酒,衣服都不脱,倒床上就睡着了,早上起来又精神百倍地做活。
有个泥巴匠说:“我开始还说,你们没有请一个小伙子打杂,这活路不
晓得几个月才做得完,没想到这女娃这么凶,这活路好多男人家都做不下来,我们在工地上做的时候,那些小伙子累到哭,说:‘宁愿给泥巴匠当娃,都不愿给泥巴匠打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