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此一看,倒是简洁,只是是否略微少了些?”郭嘉道。
“我还没说完呢,”邵景明笑了笑,“王爵乃是皇室爵位,不授外姓。而其余五等爵位每级分三等,这样不就够了?”
邵景明这么一曹操眼前倒是一亮,秦朝爵位制度乃是由商鞅变法之后形成的,对于现在的情况,确实有些不适合,邵景明提出的五等爵,倒是很简单,等级明确没有那么复杂。
“那食邑该当如何?”
“这个可以商议一番再行酌定。”
“那承袭之事又当如何?”
“这个可以分可世袭以及不可世袭。不可世袭顾名思义,只授终身;而可世袭爵位则有一规矩,那就是世袭之后降一级。”
“降一级?”曹操问道。
“没错,我打个比方,比如一人功列一等侯,他死后其子继承只得一等伯。若是其子未立功劳,其孙继承,只得一等子。以此类推。若是到了一等男,则其子便无爵可继,复归平民。”
“此法倒是可行。”
曹操听了邵景明的建议,表示了赞同,爵位的承袭一直是一个大问题。汉武帝时期,解决诸侯王权力过大的问题,便实行了推恩令。而现在邵景明的承袭制度,便可使爵位的承袭更加合理。
“那封地该如何解决?”
“不封地只封即可。”
“此话何解?”
“我再打个比方,某人功劳可封侯,那便予他一名,若是其甚是忠勇,便封他忠勇侯,没有封地。如此便可立下规矩:只有公爵以上才有封地,其余皆无封地。”
“此事甚善!”
邵景明的办法既考虑到爵位复杂的问题,也考虑到了功高之人的利益。毕竟能达到公爵的人年纪都不小了,即便给他们封地食邑,他们也享受不了多久。然后他们儿子继承之后,便成了侯爵,那封地也就没了,要想拿回封地,还得自己努力,所以便不会出现某个封地的人势力过大,不尊朝廷律法之事。
“诸位有何意见?”
“若是行此法,吾等子孙皆无保障。”夏侯惇此时说道。
“夏侯将军此言差矣,儿孙自有儿孙磨,他们日后如何便是由他们自己,我们不可照应他们一辈子。若是胸无点墨,身无寸功,朝廷为何要养此类蛀虫?子孙无能,便得他们自己承受,我们只管好我们自己就行了。”
“光正此话不错,儿孙自有儿孙磨,吾等只管得了生前之事,管不了身后之事。诸位若无意见,那便按照光正所言实行此制。”
曹操最后下了决定,在场的众人都是曹操的亲信,所以自然不会不同意,所以这件事就这么定下了。。
接下来的事情就是把旧制与新制的转换工作做好,毕竟涉及人数众多,一时半会儿肯定解决不了,所以他们这几天就得加班加点,把这些事情完成。第二点,就是怎么让众臣接受这件事,毕竟此次改动甚大,恐怕有些人不会接受,从而影响他们内部的安定。
而且这会儿许都学校的人数众多,突然改变制度,恐怕会引起学校的变动,甚至有人会借机生事,所以接下来就得看曹操的能力了。不过历史上曹操废三公、立丞相并未引起太大的骚动,所以邵景明觉得这次应该不会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