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这样的日子,我们满怀信心地醒来,然后等一一穿戴好,却突然失去了刚刚鼓足的勇气,再一次止步在自己熟悉的地方,不能迈出一步。
“凡事预则立”,这话是叫我们要早早规划,然后去实践,可是现在越来越多的计划,都被自己客观地打破了。然后,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父母仍然或者吵闹,或者开心,或者担心着;同学们还是会时不时来小窝里欢聚;久挥不去的骚扰电话,依然会上班就按时“问候”我;我把时间在了有趣的事上,更新网站,并且希望能把这篇纪实长篇也放上去,让大家去看。
要不是去年和豆角“金戈铁马”的“河西走廊之行”还有余温,今年的“泽普胡杨之行”,就随着温度的变化而提上了日程,这次的旅行时间,完全是天意——啥时叶子够黄了,啥时出发。
于是,我和豆角、还有大冬瓜,就这样开始了天意的旅行:前半程是旅行,后半程是工作。
短短5天时间,要安排尽量多的旅行,仔细琢磨了一下,从到的那天起,开始看市内,次日岳普湖,第三四天泽普,过个夜,看个通透;第五天,喀什古城,下午飞机回程。
三个高中时代起的闺密,成人后的第一次结伴出行,却是因为严征的临时计划改变,而把看胡杨的地点,从轮台改到了泽普。
美的地方,总是与相对恶劣的自然环境相伴,于是三人的体质和耐受力不同,便开始有了不同的理解。而3600米的高原,多多少少也透支了三人的体力,但是大家都是学霸丛生的地方出来的,自然好强而不愿认输。于是,当最后筋疲力尽回到宾馆的时候,大冬瓜就因为头痛而发作了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