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一利”的事,不仅仅是发生在我身上,这块“大银锭”伤得更狠,并且只能静静地坚持下去,等着东边,或者西边,或者北边……如期待和计划般的神奇崛起。
小亚郎水库那一条条曲线完美的在建栈道,让我们穿越般地看到了东湖公园的建设过程。计划中的深圳城的双子塔,只建了两坨蛋都算不上的招商项目部。倒是喀什园建的如阳光小区一般高密度,整体空着,迎接着未来的主人。行政大厅在这些园的映衬下,象是一个被宠爱的大头玩具,不得不来的人们,打破了空城的宁静。
深喀大道,照着深圳的标准做好了他们能做的,“要想富,先修路”,农田还没被完全挤干净,还有一片绿地,菜农顽强地等待着这抢时差的最后收成。这一块绿,打破了这一片的灰黄色系,提醒着后来的人们,这里的曾经。
鸿福生态园的玻璃幕墙已经全部被灰尘沙土蒙了厚厚的一层,水泥塑的香妃园等分主题坯胎,还是水泥灰依旧,没有按计划贴上它应有的琉璃外墙砖。还清楚地记得去年在里面吃饭时的情景,那个来自陕西的靓妹妹如何一桌卖掉了一厚叠海鲜票,喝出了双下巴,喝得贵妃模样都快出来了。
时间真快,再路过,已是经年,但是看得到的进步就是那些栋扎堆崛起的高楼,有那么一点点深南大道边的感觉,但只能挤到一个手机相框里拍,稍微再一移,就又是荒原的现实了。
见到“银锭”主人的时间,就是在这样美好的下午,乘坐着12路公交车,就可以参观东城的壮观,和那做了一半的广州城一样,又搭下了美好的框架,插了几朵塑料。
老乡们对于新东西是认真的,比如说,和广州一样的全新公交车,只能前门上,后门下,这个原则是铁的,有一个安检员,除了会认真关心我的包以外,还一定会坚定地维护着下前上后下的铁规。而后门下人的平台区,同样写着“此处严禁站人”,这块黄色区域就会真的一个人都不站,他们在上面挤成“比萨斜铁”都不下来半个人。
于是我找到了避开“铁塔”们的好办法,就站在“禁区”里,想当年在广州挂壁式的挤248,139,谁还在意过那块黄色“禁区”,能挂着上下班就不错了。
就这一点来说,回来真幸福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