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老大说是转了大领导的话,公司要赚钱,最起码要“养活一个人”吧!
没错!公司投了我这个人的人工在这里,了“养活”我的工资费用,却得不到相应的回报,肯定是不干的。
可是,“养活”我在这里,所能带回来的回报,就仅仅是这一单吗?如果说,这个头都开不好,以后更何谈继续呢?从这句话里,我读到的是,公司肯设我在这里,完全是出于施舍,让我自生自灭,这颗“闲棋冷子”,一时半会儿没有什么产出的话,他们只觉得在白吃公司的食粮。再说了,任何公司在一个点儿准备有所收获的话,投入一个人的人工,难道不是应该的吗?如果不想做一点投入就有产出的话,那就干脆和代理商买卖好了,根本不需要自己来人———完了,转回到这件事的“因”上了,还是自找的。
不管怎么说,这种形式的办事处,都显得相当尴尬:说起来,的确公司是没有这个打算的,只是因为我,而设的;我必须知恩图报。
突然,一种很悲凉的感觉起来了。
谭总说过,我很天真,还不信呢;现在感觉,的确是这样。
照以往的我,听到这种被谁养活的词,一定会蹦起来,红刀白刃地去理论一下,可是现在,我必须忍!只有忍!!最起码,在我没有把欠银行信用卡里欠的钱还清之前,我没有资格发飙。
没有业绩说话,谁都可以看扁你!
为自己找一些理由,显然理由很多。那天,同学池海洋不是说了嘛:“我们的上一代人为什么在这里?说到底,都是来戍边的,随时都会准备打仗的,我们应该受到更好的待遇!没有西大门的稳定,没有这里的资源,口里人凭什么安安全全地烧煤、用气、大把挣钱?”
这话,我不能对领导说。因为,不是他们赶我过来的,是我主动要求回来的,而回来,就只因为,买不起广州的房子,看不到希望,指望回来后能有一个正常的家,一个小孩,过真正正常的“生活”。
而这段特殊时期带来的困难:网络不通、手机短信不通、严冬的恶劣气候环境、换环境身体适应期的病症、垄断行业所无法跨入的门槛、没有可以正常途径接触到要人、金总的敌意和警惕、张总的英年早逝、公司支持几乎为零、所有的业务费用都是我先用信用卡透支后,再由公司报销的、没有接到过一通来自领导任何之一鼓舞士气的关怀电话、新疆人观念上的迟滞与感情上的执着、……所有这一切,我没有向领导有一丝抱怨的电话,只是在努力地去尝试,用一己之力,去啃开新疆的通信市场。
我,就一个人,能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