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培迷茫了。
与此同时,杨鸿泽也迷茫了。
张家培的迷茫是因为不知道自己该如何对待公司和对待倪若曦这个人,而杨鸿泽的迷茫则是来自于市场的反馈。
志无疆企业越来越壮大,但是随之而来的问题却很多。志无疆的无人机产品种类增多,但是市场定位,却出现迷茫。
杨鸿泽认为抛弃已有的市场是不可取的,但是如果只维持一个市场,公司的发展就会因此产生限制。但是如果开拓别的市场,资金、人力都略显不足。
杨鸿泽把烦恼说给龚一森和卢珊珊听,希望他们能给出合适的答案。
“我们公司是以科技为主的企业,这是公司赖以生存的基石。这点不能抛弃,但是……”杨鸿泽话锋一转,“消费市场出现了瓶颈,也就意味着公司出现了瓶颈。现在我们每开拓一个市场,就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来维持。志无疆的体量,根本没办法实现。”
龚一森坦白地说:“消费市场出现销售瓶颈,我认为是广告力度还不够。换句话来说,是市场的知名度还不高。才会感觉瓶颈。”
“那么我们怎么办?也学曲颖他们做广告?”杨鸿泽问。
“这不失为一个好办法,我看很多企业的广告简直是铺天盖地。”龚一森说。
杨鸿泽有些犹豫,钱的问题。
卢珊珊说:“我个人比较赞同龚董的说法
。我们过去的时候过于投入科技,有些忽视广告效应。现在我们的足球社起来了,不如借着他们参加大赛的机会,或者是重新拨款一笔广告费给公关部,我想对产品有帮助。”
杨鸿泽谈的是市场,卢珊珊和龚一森改变了思维的方式,直接谈宣传的问题。其实意思是,既然无力开拓新市场,不如全方位好好做原有的市场。
他们的潜台词,杨鸿泽听明白了。
“这件事留到下周的董事会上提出来,大家再讨论。”杨鸿泽询问起另一件事,“桓远集团和迅零科技合作情况如何?”
龚一森说:“他们在很多方面没有谈妥,而且梁景盛回去见华夏区总裁,传回来的消息说。桓远估计是不想和迅零科技合作。”
杨鸿泽忙问道:“为什么?”
“像桓远贸易集团这种大集团,是很不喜欢和其他大集团合作。在主导权的问题上,双方几乎没有退让的余地。桓远集团需要的只是技术支持,而不是市场支持。他们要的不是无人机市场,而是连锁效应。”
“这个集团,不会打我得主意吧。”
“这可说不定,要看他们高层怎么算账。”
杨鸿泽和卢珊珊面面相觑,都觉得有些心惊。大集团的恶意收购,是很残酷的战争。像志无疆这种体量的公司,只相当于人家集团的中等子公司。
当年志无疆为了抗拒讯电流光集团的恶意收购,是费了很大的力气,好不容易打赢这场市场收购战。
“我现在最担心的事情是,一旦迅零科技和桓远集团没谈拢,又调转枪头,反过来再度对我们公司,将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
杨鸿泽此话一出,卢珊珊和龚一森都吸了一口凉气。
“希望如此吧。大公司对付小公司的手段太多了,而我们手里的底牌太少。”卢珊珊这是在自我安慰。
——内容来自【咪咕阅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