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哇哇”当孩子的哭声响起时候整个院子里面的人都松了一口气的样子。
一个女人从屋里面走了出来,长得倒是不太标致。但嘴角有着一个媒婆痣附在上面,让人看着变得不经意间顺眼了一些。
“老爷,夫人生了,是个小少爷。等下给小少爷洗一下身上的污渍就可以让老爷看了。”
“哈哈,好,今天的赏钱翻倍,都是账房那里取就行了。剩下的交给管家去负责就可以去,我先去看看夫人。”
说话的人大概三十多岁,却已经半头近白发,穿着极为华丽,若有心人一看便能看出身上的衣服全是江南边最贵重的丝绸一类。
头带毡帽,整个人带着一身正气,让人远看就有一种无法与之比较的感觉出来。
家里的下人也感觉得到今天老爷的开心程度。
虽然平常自家老爷是与其他人家的不同。并不实行仗刑或者其他的对待下人的方法。
但像是今天这么高兴确实以前从来没有的。
平时虽然和下人也是有说有笑的老爷其实心里一直压着一块大石头,便是这孩子问题。
古人讲究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可见那个以孝治天下的时代没有孩子到底是多大的罪名。
而自己家老爷对夫人也是没话说。
这么大的钱府中只有钱夫人一个女主人总领着家里的所有事情。由此可见在老爷的心里地位。
屋外里面无论多么高兴也比不上屋里面这两个人含情脉脉的互相看着。
若说话怕是打破两个人独有的默契,倒是两个人眼睛一直互相看着。
倒是让一旁的小丫鬟看的羞红了脸,不知道自己以后能不能找到一个像自家老爷这样英俊又能干疼老婆的丈夫呢。。。
默默想着一张小脸确实越来越红了。
钱家的小少爷出生了,对于庆州的大多数人都是一个好消息。
因为钱家老爷为人正直,虽然是一个商人确实被读书人屡屡称赞说其是心怀百姓之人。
更有御史将这篇文章送到了皇帝的眼皮子下面,当然至于皇帝对于此怎么评价就无人可知了。
当然一件事总有几家欢喜几家愁的,愁的并不是别人,正是钱家老爷的几个兄弟。
名字倒是起的很好,兄弟三个钱老爷排行老二,大哥叫做钱明,三弟叫做钱耻,钱家老爷叫做钱廉。
三个兄弟倒是表现出了钱家老爷子的一个期望明廉耻。
可惜,老大钱明倒是前途一片光明,二十七岁便得了状元之名,可谁知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往前一步努力几年便在朝中有那么一个位置留给自己,在熬着几十年说不定三公九卿总会留下一个。
生前在不犯大错按天子的性子留下个美名,罩着钱家百年不倒也不是没可能的。
但就是这么样一个人,在这个选择的路口往后退了一步,辞官回到了家里。
气的老爷子当时罚他在祠堂里面跪了三天三夜,不许任何人接近。
要不是当时钱家老三会一些功夫,绕过了家里的几个看护给自家大哥送了几个馒头,两个水壶。
估计这钱家老大也就进入那狭小的棺材中,入土与老鼠虫子为伴了。
而钱家老三的名字倒是没有白叫,所做的事情倒是没有一件对不起他的名字的。
行侠仗义劫富济贫,这些当然就不是坏事,当然钱耻一想若是劫富的话那么谁家的钱最多呢。
总不能来回来去的总是那么几个人吧。
薅羊毛也不会在一只羊上薅,这是钱家老爷子给他们三个人的教导。
所以钱耻一想全国首富大概就是自己家了,那么劫富济贫是不是也该从自己家里开始呢?
不然别人家中倒是会产生不服气的,所以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劫富济贫大计,
当然具体劫了多少没人知道,但据小道消息说是这些粮食和钱供给全国的话大概相当于半年的国库收入。
可见钱耻一点没有白瞎自己名字的意思。
而总会有让人意外的地方,比如有一个姓李的皇帝让钱耻去担任一方节度使。
让钱耻拒绝的,这是钱耻与几家交好的世家子弟出来酒后吐真言说出来的。
当然没多少人相信就是了,人们往往愿意相信这钱耻就跟他名字一样,
无论是当街暴打一男子,理由是那男子轻薄女子,可惜到官府才弄清楚这两个人本就是夫妻。
因为柴米油盐的事情吵架起来,女子气不过想要回娘家男子拉着不让,我们正义感爆棚的钱耻当然是不会问其原因了。
因为他总是相信真理自在人心,而且真理总是掌握在少数人手中。
所以这次又是钱家用不少银子换来钱耻“真理”的正确性。
而钱家现在的老爷,钱廉倒是完全与钱耻相反一样。
从小便规矩的过分,无论是行礼,尊师重道或者是学习任何方面,读书或者研究兵法方面都是较强于自己的两个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