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二十一号,戏剧展如期举行了隆重的开幕式。很多学生和老师都有不少事情要做,所以剧组今天散的很早。
郝荣身为副主任,承担了很多协调组织工作。
待到给远道而来的嘉宾安排完下榻的酒店。回到办公室,已经很晚了。
郝荣没想到这个时间办公室门口还有人。
“克儿啊,进来再说吧。”郝荣看到等着自己的是李克,有些奇怪。
“你找我是有什么事儿吗?”
“郝主任,我想跟您聊聊话剧,谈谈伯克勒这个人物的表演处理。”李克说话的时候挂着习惯性的假笑,郝老师也荣升郝主任,副字没说。
要说郝荣对于这个称得上自己一手发掘的学生很有好感。说是聊聊,当然就是向自己请教。
为什么不找其他老师?还不是觉得我能给他最恰当的建议?
见李克如此尊重自己,郝荣很欣慰,很开心。
“有什么想不通的地方?还是创作上陷入了瓶颈?”郝荣语气和蔼,嘴角都比平时高一个八度。
李克当然想不到短短几分钟,郝主任给自己加了那么多内心戏。
自己对于伯克勒的塑造暂时都停留在理论上,一切都还是空中楼阁。要想让人物落地。就必须和同组演员磨合,改进。
退一步来说,这是别人的戏,自己只是半路来摘桃子。不提演砸了的可能性。光是那么非传统的表演会不会引来舆论。对郝荣和99班产生非常恶劣的影响?
不和郝荣商量是不可能的。
“那个,老师,您理解的伯克勒是啥样的?您拿《屠夫》出来希望达到什么样的效果?”
李克干笑两声,笑容更甚。拐了山路十八弯向郝荣发起‘进攻’。
“这小子肯定是没演过戏,眼看马上要上台,紧张了。”郝荣一副你小子被我看穿了的表情,把李克看的直心虚。
“我刚升上副主任,想好好表现一番,徐院长也刚上任,也想放两把火。前年表演系的毕业大戏影响很不好,去年我和徐院长特意跳了一个严肃的。”
“这我能告诉你?”郝荣脑子里闪过很多念头。没有一个是适合跟李克谈的。
如果李克有军训时遇到的京电黄博一样的亲和力也许能成,可惜他是老生,一个老生就别谈亲和力了。
“《屠夫》是当年人艺用《茶馆》从奥地利换回来的。”郝荣尽量讲的详细。
“严格来说,这是一个喜剧的本子,只是《屠夫》的幽默很深沉、内敛、也很巧妙。
人艺院长刘静云先生说过,《屠夫》的本子非常出色,而国内的观众对于FXS有着切肤之痛,更能感受到这部话剧的魅力。事实也是,这出剧的演出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屠夫》是个一语双关的题目,表面上写的是伯克勒这个切肉的屠夫,实际上影射了希特勒那翠带给全人类的灾难。以市井小人物的生活、命运为横断面,来展现动荡的历史和文化嬗变,不依靠强烈的戏剧冲突,务求在日常生活中表达人生和历史。”
“屠夫的题目就是这部话剧的核心内容和表达方向。”郝荣喝了口茶水继续说道。
“《屠夫》最有意思的矛盾是什么?是在狂热的社会气氛里,伯克勒的妻子和儿子都投入了fxs狂潮之中,最冷静的伯克勒乍一看来是个与社会格格不入的、异常的人,实际上却是个最正常的人。
伯克勒这位WYN的肉铺老板虽然不懂“纽伦堡法律”,但他觉得争着去证明自己是纯种亚利安人,向元首行举手礼等等都是无聊与可笑的,他觉得在他的肉铺柜窗里应该摆放的是猪头而不是元首的头像。
这属于《屠夫》的戏谑风格的表现。但伯克勒与要上俄国前线的儿子在车站告别的戏,以及在教堂给死去的儿子做完弥撒之后与妻子交谈的戏,却应该处理的像传统历史剧目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