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福得到示意,扯开嗓子,道:“九王爷,捐银两万两,定国公三公子,捐银一万将,承恩公……”
一连串的名字念下来,长长的一串名字,听得底下人恨不得回去将那小兔崽子揍一顿。
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小东西。
当然了,也不是每个人都是这般想的,比如常胜大将军郁勇晟,他家里又不缺这么一点儿钱,家里面又是只有郁然行这么一个独子,比起来将钱捐到这上面来,他觉得心里面还是挺欣慰的。
总比拿出去胡闹的好。
萧凌沧听德福念完,也不去看这些人的脸色,道:“朕一直听说,这些孩子惯会胡闹,这次倒是还听懂事儿的,德福,让人去宣旨,有这些一心为民的,何愁国家不安康啊。”
等一群人托着圣旨离开,大家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这个时候,又有萧临洲站出来道:“既然各位小公子都有拳拳爱民之心,想来各位作为长辈,也要给小辈们立个榜样才是啊,这样吧,本王多的没有,忍痛拿出来两万两还是可以的。”
当下里便有机灵的小太监,高声唱道:“奕王爷捐银两万两。”
同时,也有人拿笔记了下来,这一出唱的,几乎跟昨日没差多少啊。
“老臣那不争气的儿子,难得的做了一件好事儿,多的不说,一万两臣还是拿的出来的。”郁勇晟朗声笑到。
显然心里面是很美的。
说实话,别说一万两了,就是一万五千两,他也是能够拿的出来的。
只不过吧,这还得考虑考虑旁人的心思不是?
别的不说,朝中还有那些两袖清风的一派呢,朝廷的俸禄倒是挺丰厚的,只是要他们一下子拿出来几千两,怕是日子不好过啊。
一个嫡女出嫁,压箱底儿的银子也不过六千到一万两罢了。
萧凌沧满意地眯了眯眼睛,称赞道:“果然众位爱卿都是一心为民啊,德福,让人去把脊阳山脚下腾出来一块儿地方,着人打造石碑,将此次捐银数量刻录上去,以供观瞻。”
同时,旁边儿也有史官记载。
这让那些大出血的人,不由得心里稍稍安慰了一些,瞧瞧,也不是完全没有好处的,至少,自己捐了银子,好歹也能留下来一笔啊。
况且,只要皇上不追究就好。
关键是,这会儿他们便是不想捐也不行啊!
什么借口?家里不富裕?
你儿子都能拿出来这么多银子,你做老子的,反倒是连儿子都不如了!
有口难言啊有口难言,除了拿出来,还能怎么样?好歹也算是有个名声了。
而各家里,突然接到圣旨,还有些转不过来劲儿。
这是什么情况?
一大早的,也没有什么特殊事儿,怎么就有圣旨降了?
莫非上老爷在朝堂上除了什么事儿?
怀揣着各种心思,一家人赶忙把大门正门大开,又准备了香炉,扶着府中老夫人,各主子一块儿,接听圣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