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枯瘦老者看李长庚眼神灵动,似乎极为聪慧,反而将话题转到李长庚的身上不再继续往下说。
这另李长庚感到有些许失望,但同时也暗下决心,日后查探清楚后一定要找机会了解这段恩怨,不然恐怕自己会记一辈子,成为心结。
那老者向长平道长问道:“这孩子还没取名吧?”
长平道长略带一丝苦色,仿佛回忆起当时所见的惨状,答道:“救这孩子时,其身上没有任何标志和线索,就算有名字也不得而知了,整个村子估计只有他活下来了。”
老者微微思索片刻,沉吟道:“这孩子从李村出来,便姓李,名字嘛,便叫长庚吧。先在道宗山下,找一户人家将其收养吧,等到大些再看他是否愿意上山。”
李长庚开始听到自己名字时还挺高兴,自己不用改名字了,但一听要把自己送走顿时就不乐意了,这要是把我丢在道宗外面还怎么尽快读完三千卷道经,激活系统。
于是只能用力挥舞手臂,敲在长平道长身上表示内心的不满。长平道长还没说什么,那老者先哈哈大笑起来,道:“古人诚不欺我,这孩子天生聪慧,好似能听懂我们所说的话。方才我观其神情灵动,与寻常孩童有异,就试探了一下,果然有些问题。”
李长庚与那长平道人尽皆大惊失色,李长庚是怕这老头儿把自己捉去研究,或是逼问自己的来历,而那长平道人则是震撼于世上真有婴儿时便通晓人言的人。于是连忙问道:“这世上真有夺舍重生之法?”
那老者神色古怪地瞥了长平一眼,一掌拍在其头上笑骂道:“你小子多大了?脑子里整天想什么呢,这不过是小说杜撰罢了。有人生而知之,不学而能,我是第一个不信,这孩子应该是被你所救又和你在一起数十日,心生依赖,方才我说将其送走,这孩子应该心生了一些感应,所以不高兴了。”
长平只感到一阵无语,自己这师傅说的也挺玄的,哪有人感应这么灵敏的,还是婴儿便能听懂人说话大意。
那老者笑了笑好似看穿长平内心的想法,解释道:“你还别不信,我于少年时曾看到过典籍中记载,有人天生通灵,能辩知旁人善恶,不过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个能力也会逐渐减弱,直至与常人无异。我当时还笑其胡言乱语、不知所云,直到十年前触摸到那个境界,才了解到其中的原理与奥妙,方才知道自己的坐井观天。”
李长庚此时才算松了一口气,只要不是知道自己的来历一切都好说。长平道人却面带疑惑道:“弟子愿闻其详。”
那老者思索片刻,终是开口道:“让你早点了解也好,一般人生来时,神识与肉体是相匹配的,且随着年龄的增长会一起成长,有人生来神识强大,突破了肉身的束缚便自可以通过神识感应周围,记忆与天资也会远高于常人。
而神识稍微强过于肉身,婴儿也会显得早慧,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神童。而这孩子便应该是我所说的第一种情况,神识远远超过肉身,达到了感应周围的境界。
不过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肉身的强度逐渐赶上神识,重新将其束缚,这种天赋也就会逐渐消失。”
长平道长听完枯槁老者的讲解,下意识地看了看怀中的孩童,没想到自己随手救下的婴儿,竟然如此特殊。
那老者摆了摆手,“这些对你来说太过遥远,就先不要考虑这些了。不过,这次下山你的修为有没有进步?”
长平道长道“回师傅,第七脉已完全贯通,开始着手准备冲击第八脉了。”
老者捋了捋胡子道“我去修书一封,你休息几日后帮我送至少林寺。至于这孩子,我看着身体底子还可以,好好培养,先让他在山上待着吧,天资聪慧应该也不会太过麻烦,平日里让你的师兄弟们多多照顾一些,关于他的天赋我还有一些想法,或许可以在他的身上得到验证。”
李长庚听到这里才放下心来,自己总算是留在这道宗上了。长平道长听到这里也很是高兴,他也很喜欢这个和自己颇为有缘的孩子。
不过长平听到师傅说要在其身上验证一些东西时还是有些许的疑惑,不太了解师傅所想,不过肯定对这孩子来说是有益无害的好事,就不用自己瞎操心了。
待长平道长抱着孩子离去后,那老者坐在椅子上思索着关于李长庚的一切,针对李长庚的先天聪慧或许可以让其试着修炼《太上感应篇》进一步壮大其神识。
但又一定要注意其品德方面的培养,毕竟他亲眼目睹了那一场血案的发生,肯定也牢记在了心里,之后要将其看牢不能让他误入歧途,再给江湖带来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