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的修法业处有四十种,这里不详细讲了,有兴趣的同学各自上网搜搜四十业处。了解一下分别是些什么,就是:十遍,十不净,十随念,四无色,四无量心,一差别,一想。
其中四十个业处只有十遍,还有十随念里的身随念,出入息(观呼吸)这十二个能证入四禅,其他的要不止于欲界定,要不禅,三禅。所以我就不讲了,另外四无色,光听名字就知道是无色界的定。但是它被包含于十遍,身随,出入息这十二个业处里。所以放到后面再讲就可以。
这里就先教大家如何修这些业处,来证入禅那,来体验这些境界中的情况,在法界中寻找安歇之处,看看是否理想。虽然我们修行很久,知道这些都是无常世间的境界。但是如果不完全体验的话,我们永远停留在有所闻,有所知,却不能了知自在的境地里。所以要进去瞧它一瞧。
先说十遍处吧,所谓遍,就是遍满,充满的意思。遍满的是什么?是我们的心,我们心被业处充满自然就没有所谓的杂念,或者其他的干扰的东西,被称为完全集中精神。所以十遍就是十种遍满的意思,了解了吧?
是哪十种呢?是地水火风,青黄赤白,光明和空。(这里的空,不是圣谛的空)。
所以很直白我们就可以了解到,地遍的修法,就是把精神集中在大地上,水遍就是水,火就是火,风就是一阵风吹来的风,青就是蓝色,以此类推。
我们集中精神在某个业处的时候,就是以它作为所缘,这里我从本帖一直的观呼吸开始讲起,呼吸很简单,我们身体对呼吸是有感受的,是有感觉的,可以随意的就注意自己的呼吸。所以观呼吸,和观姿势(身念处)是异曲同工,可以随时就开始的。
但是十遍却没有那么容易,我们要找专注的对象,所以要看着土地,看着一杯水,或者看着火,风遍比较简单,因为我们的呼吸就是风。另外四显色也是,我们要看着红黄蓝绿白的颜色。所以相比观呼吸的修法,就要麻烦一点。
先做个前期铺垫,讲明一下,同样的所缘。什么情况你会无法证入禅那,什么情况你能进入禅那。
比如土地,我们把注意力集中在土地上,如果只是单纯的地,大地,心里也如是的默念着,心里的想法,也仅限于地,那么我们就是修的概念法,因此我们可以进入禅那,进入色界。
但是我们前面了解过,土地它是个概念,实际上,它的成分是泥土,石头等等组成,并且有各种特点,比如粗重,细滑,硬软,轻重。假如我们注意到地大的这些特点,我们就容易开始联想,比如那些事物是同样特点。然后就会心神散乱杂念丛生,从泥巴想到种花,从石头想到矿产……
所以我们一定要训练自己,就停止于土地这个概念不动。心理默念“地,地,……”然后看着大地。这样就可以进入初禅。
同样,水也是,我们看着一杯水,心理就念着“水,水,水……”不要注意到水的一些特性,比如流动性,粘黏性,不然就会联想到其他流动的事物,或者具有黏着特质的事物上,又跑掉了。
以此类推,注意呼吸就是呼吸,心理念着“呼吸,呼吸,呼吸……”不要注意到呼吸的一些特质,比如气跑到哪里去了呀,空气是香是臭啊……不要去分析呼吸这件事是些什么现象,究竟道理是什么,而是止心于此……
其他的业处亦复如是,都是这样的,仅仅注意平时不假思索能了解到的这个业处的概念就可以了。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同一个所缘,我们有能进入禅那的状况,也有不能进入的情况。如果我们开始分析事物了,深深细细的,集中思维去分析,那么这种集中的思考,和禅那的集中很相似。但是因为我们的心劳作太多,是动态的,所以它不能成为我们止的实践意义。因为我们平时生活中心就是跑动的,就是动态的,所以既是我们再集中,再能定在这种情况里,它本质也是没有脱离对境的贪欲,所以只能叫近行定,意思就是和禅那很接近的定。但是有对境的贪。所以还在欲界,叫做欲界定。
而我们能止于概念的时候,这就是真正的定,也就是禅那了。
另外再提一点,那么我们前面搞那么多花样去了解什么究竟法干什么?直接先从色界修起不好吗?实际上究竟法是可以证入无色界定的,因为究竟法本身就是空。但是有个问题,就是空得依有的基础才可以实现,也就是说我们得先有色界定,才能再转换所缘进入无色界,是没有办法在没有色界定的基础直接进入无色界的。所以当我们了解了色界定怎么进入的,我们就可以回顾前面的所知,依靠究竟法去进入无色界,最后因为色界无色界走了个遍,再找到灭尽定的入口了。
好了今天讲到这里,可能有的同学已经发现自己为什么不能进入初禅了,知道自己是什么时候脱离概念变成依赖究竟法,导致自己思维开始散乱,跑掉,昏沉的了。不管如何,先深深记住,先知道究竟,再相对于究竟依靠概念法,最后利用概念法的反向,用究竟法来完成三界的旅途。大概知识点讲到这里。
下一讲,将会通篇都是纯干货,告诉大家如何具体去做,去集中,去体验。会讲到如何取禅相的问题。这篇帖子,前面最开始我又讲过,不要取禅相的话,那是因为当时没有教过大家要依概念法入色界,所以欲界定里的相有贪嗔痴慢疑,所以当大家了解清楚分别以后,我就告诉大家取净相的方法。也许最后会教大家取净土相的方法。一路走来学到这里的舍利子门,恭喜恭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