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却听见敲大门的声音。宋老头去开了门,喜跑了进来。
“林少爷,我们少爷叫你们去碧水桥边玩咧,三柱子、亮子,还有好些娃子都在那里放爆竹,可热闹了。”喜气喘嘘嘘地。
几个孩子一听,更想去了。江又梅还是有些不放心,就让狗崽去陪他们,虎娃一看也想去玩,就跟着一起去了。丸子看到哥哥走了没带上她,立马哭闹起来,江又梅又只得让夏去把旧园的一大大和二大大领来陪她才没继续闹腾。
饭吃得差不多了,就把碗盘撤了下去,然后开始包饺子。丸子也抱到卧房睡觉了。包子几人及狗崽、虎娃才回来。
包子一回来便从怀里摸出个油纸包递给江又梅,“娘亲,这是巧儿表姨给的蛋酥花生米。没剩多少了,你尝尝,的确很是香甜。”
江又梅拿过来一看,有点像前世的花生占,拿出一颗尝尝,确实好吃。又八卦道,“巧儿表姨都给了谁?”
“只给了我和冀哥哥两个人,冀哥哥的比我还多。我们就给三柱、亮子哥他们吃了些。”包子道。
等饺子煮好的时候,肚子还不饿,一家人象征性地吃了一两个。
江又梅及孩子们熬不住夜,睡觉去了。睡觉前,把人参捞出来放在簸箕里沥水份。这人参两根都是参须不完整,但足有一尺多,几百年的年份少不了。
而宋望才、李长丰、林进、大春几个则打马吊守岁。
大年初一,江又梅也穿了身十分喜气的大红提花锦缎棉袍,原来的身份是“寡妇”,大过年也得素净,现在不同了,也想喜气一番。又给丸子穿上红衣红裤。包子跑了进来,也是穿的大红锦缎长棉袍。
两母子在正房坐定,下人们由宋老头打头,进来给主子们拜年。由包子发红包,大人是一百文的大红包,二春和刀是五十文的红包。
周氏及朱氏、金氏还给主子们或做了双鞋,或做了个书包的孝敬。
饭后,包子准备带着二春和刀去陈府拜年,顺便叫上胖墩一起去村里。胖墩却领着喜先来了。
一身喜气的胖墩给江又梅长躬揖地,“婶子过年好!祝婶子事事如意,笑口常开!”
江又梅笑着给了胖墩一个装了六个银祼子的红包,又给喜一个装了五十文的红包。
然后五个孩子带着狗崽一家及虎娃去了村里。
不多时,南山居又迎来了每年中最门庭若市的一。
迎来的第一波客人是江又书带着京子,京子还给姑姑磕了个头,口齿不清地道,“祝姑姑身体安康,事事如意。”
江又梅笑着给了京子一个装了两个银祼子的红包,又把他抱起来亲了一口。另外又给了一个红包,是让他带给姐姐秀儿。
接着是三柱子及亮子,老王家的、老洪家的、老谭家的几个孙子,再接着是一波又一波的孩子,江又梅有些认识,有些不认识。如往年一样,两个村里的孩子几乎都来了南山居,对着江又梅着各种祝福的吉祥话。江又梅及周氏、春桃笑着给孩子们的荷包里装了大抓糖果和瓜子,然后将他们高高兴兴地送走了。
令江又梅没想到的是,大湾村的孩子们也来了,先是给他们做活那几户人家的孩子,接着是其他人家的孩子。从大湾村来这里有条山路近些,很是崎岖不好走,但也得走半个时辰。江又梅很是感动,每个孩子又多抓了些糖和瓜子。
这些孩子来了南山居还要去陈府,因为上年由于种了青华香米家里赚的钱多,所以父母嘱咐他们南山居和陈府这两家恩人都要走到。
江又梅送走这些孩子就对周氏,“咱们也是无意中帮了人家一些忙,离那么远的人家都记得,还知道来拜个年,那卫氏无论怎样帮忙都觉着是应该。”
周氏笑着,“大奶奶就是心肠太好了些。要我,那些白眼狼左右不记情,以后甭管啥事不帮就是了。”
江又梅点头,也觉得是这个理儿。
包子几人把两个村走下来,回来的时候已经晌午了。他手里拿了几个红包,一个是陈老爷子给的,一个是陈之航给的,一个是孙先生给的。江老爷子和江大学也给了,是初二也看不到他,就先把红包给了。二春和刀也得了这几个人给的红包,只是装的是几十文铜钱不等。
大年初二回娘家。江又梅睡了个懒觉,起来吃了早饭,就带着包子及抱着丸子的夏,另外把二春和刀也带上了,江大富家冷清,喜欢孩子们多些。当然还有虎娃和狗崽一家。
一到家门口,江又有正在门等他们。见他们一来,咧着嘴迎了上来,一下子把包子扛在肩上几人进了门。
他们进了正屋,江大富李氏坐在正位,江又山坐在江大富侧面,李氏母女坐在李氏侧面。江又梅领着孩子们给江大富夫妇拜了年,包子及抱着丸子的夏又给两个舅舅拜年,又给李氏母女拜了年。
江大富夫妇及江又山、江又有分别给了包子和丸子一人一个红包。李氏母女也给了包子和丸子一人一个红包,李氏红着脸,“姨婆婆穷,只能意思意思了,你们别嫌弃。”
包子摸了摸,大概是几文铜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