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廖鸣相信,凭借黑旗军将领的优秀,和黑旗军士卒的韧性,解决这个算不上什么大难题,况且自己还有最多两个雨的准备时间,不算充裕也不算匆忙,让新兵士卒去打打靶子练练射击跑跑步站站军姿,聊胜于无,效果提升很大,再要往上升像黑旗军老步卒一样就得经过时间的沉淀和战事的洗礼了,每个老士兵,特别是从南京北上时起就跟着廖鸣走南闯北的,廖鸣都极其珍视,除了阵亡的,大部分都做了下层军官了,像唐天宝这种变态级别立过大功的已经成为上层将领了,还有蒋勇甚至是刘复等都是廖鸣极其珍视的好下属。
任何地方凡是拥有政权的地方都不免产生意见不同,利益不同的事情,因此也就诞生了集团的划分,也就是党派,黑旗军里存在着无形的党派,列入,从南京时起跟着廖鸣的,以李盛,王阳,武成,汤三,许杰,廖康为代表的,还有从陕西时跟着廖鸣的以蒋勇以及一大帮陕西子弟为代表,比较有趣的一点是,由于唐天宝是从南京时起就跟着廖鸣的陕西人,所以他更相当于保持中立,还有初露锋芒的刘复,事实来看,南京派远远强盛于陕西派,这也是廖鸣看在眼里的,毕竟如武成等一大票元老都是南京跟着来的,但这也并不代表陕西派就势单力孤了,从加入黑旗军时起。
廖鸣就一只手造成了陕西派的形成发展和壮大,这是由于蒋勇的晋升以及由他来带领在陕西招募的子弟兵间接造成的,因为经历了同罗汝才以及刘宗敏两大战事的洗礼,陕西子弟兵也
早已经不是新兵士卒而是潜力很大的子弟兵,很多都升为了基层军官,廖鸣对这种派别之分并不褒扬也不贬斥,因为俗话说的话,有竞争才会有进步,这也是每每廖鸣看到蒋勇刻苦带兵丝毫不亚于武成时格外的感到开心的原因,很显然,陕西子弟兵并不甘于被南京子弟兵遮去光芒,在军营之中不同于朝堂,一个朝廷如果产生了党争,是不幸的,一个军营里有了党派是不幸而同时又是有幸的,打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张飞带兵去取魏兵营寨,取之不得。
而黄忠带兵去取得了,张飞便会不服,于是趁着这股子劲,张飞在往后的战事中连续取三个魏兵营寨,而黄忠亦会不服,两者比较下去,最有利的当然是笑着的刘备了,不到同袍相恨的地步,刘备是不会去制止这种念头的,而武将又往往不同于文官,是极其简单粗暴的人,什么不痛快都会明说,不会像文官一样暗地里摩拳擦掌使用各种阴谋诡计,这就是廖鸣对两派的形成不加制止反而感到欢喜的原因了。
炮兵队的招募一事,廖鸣把它全权交给了孙元化,以孙元化对大炮的热疹以及对炮兵队的怜惜,想必一定会招募一些有天赋的青壮入队,并不会马虎的,另外四千的新兵招募一事,廖鸣给了四个将领没人招募一千人的任务,这四个将领分别是,武成,蒋勇,刘复,廖康,登州卫城塞里百姓人口不多,很多都是士卒,因此必须去别的地方招募,而招募私兵在明朝末年已经屡见不鲜。
只要你出得起钱,养得起兵就随你,而廖鸣恰恰都符合,明末的权绅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家丁,有的地主可能有上千个家丁,目的就是为了保障自己的财产,相比较之下,廖鸣的四千多黑旗军都是合法的兵额范围,因为廖鸣的指挥使一职务就能够拥有这么多士兵,不过哪怕全是私兵,廖鸣也不怕,搞好关系就行了。
四个将领没人分别带领一百个士卒负责去各地人烟多的地方招募新兵,廖鸣亲自送他们车程,四人一扬马鞭,飞驰的驰骋在了廖鸣的视线,还有滚滚的烟尘在四百个士卒的马踏之下纷纷扬起,最后四百个人各在一个将领的带领之下分散到四方,各自前往自己的募兵地点,廖鸣看着消失的众人,心里很是感慨,心想,战争在这个特殊的时代总是避免不了的,既然来了,就让它来的轰轰烈烈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