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云是怎么看出来的?
杨业修想不明白,也没有想要弄明白。
反正楚云已经悄悄的告诉他,这个宋典,弄到手了。
临县军中,又将增添一员猛将。
真是意外之喜啊!
杨业修觉得就算现在立刻打道回府,也是收获满满,不虚此行了。
想必县令大人也会满意的。
杨业修兴奋莫名,宋典却是有点郁闷。
楚云藏得太深了,自己故意献丑,想要抛砖引玉,奈何人家根本不上当。
不但不上当,还虚心学习,不耻下问,跟自己请教种种细节,让自己甚是为难。
面对大神的“假意”询问,自己倒是教呢?还是不教?
营寨立起来,楚云等人聚在中军帐,简单碰头,交换意见。
宋典也进入其中。
当然在不知道底细的其他人看来,他依然是“盟友”身份。
只不过那位刘姓官员,被排除在营帐之外,让他颇为愤愤,又无可奈何。
但在了解永顺县不可告人的小心思之后,谁还在乎他呢?
“这么说来,跟薛伟文叛军的一战,作为地主的永顺县,是完全指望不上了?”
杨业修皱着眉头,听了楚云带来的讯息,脸色凝重。
他是万万没想到,求援的永顺县,居然是这个态度。
奇葩、愚蠢、短视、阴险……
不管怎样,临县方面的计划,依然还要进行。
“不但不能指望他们出手,分担敌人优势兵力的压力。还要时刻提防,他们会不会在关键时刻反水,在背后插我们一刀。”
楚云语气还算轻松,说出了自己的担忧。
宋典出席这种核心会议,一点没有怯场和见外:“关于这一点,楚都伯倒是不必过于担心。永顺县虽然龌龊,但明面上来说,他们依然是帝国的治下,跟临县、安丘县处于同一阵线。要是他们敢于跟反叛军联手,攻击两县盟友,就将成为众矢之的,千夫所指。韩牧景能力不行,但这种觉悟还是有的,他不敢冒这样的风险。”
“但帝国如今的情况……你明白的。”杨业修隐晦提醒,帝国快要完了,盟友不盟友的,还有人放在心上吗。
宋典摇头:“即便帝国出现万一,韩牧景不管是自己想要奋起,又或者将永顺县作为进身之阶,投靠某方势力,他也不敢将名声弄臭了。不然没有人才愿意投靠他,他想要投靠别人,别人也要顾虑名声,平白给自己增加障碍。”
这么一解释,杨业修连连点头。
楚云看了宋典一眼,心说统率高的将领,对于大势的把握一般都不会太弱。
帝国各处叛乱四起,其中不乏像孔浪这样的巨匪,掀起莫大波澜,麾下兵力轻松过万。
但是,这些反叛军捣乱破坏,劫掠地方还行,能够形成气候的,目前为止还一个都没有。
为什么?
因为他们招揽不到足够的人才。
为什么招不到人才呢?就因为反叛军的名声太烂了。
烈日帝国四百年国运,此时到了帝国暮期,但其对于这片土地统治的正统性,依然深入每一个帝国臣民的骨子深处。
尽管造反的理由再充足,但在大部分老百姓,尤其是接受正规教育的名士、学子心中,他们依然将反叛军定义为“乱臣贼子”,绝不愿意与其“同流合污”。
所以众多像郭宇东这种怀着野心的一方势力,都是静静等待,等着衰老帝国自然死亡的一刻,而不是急不可耐的跳出来,攻城略地。
非是不想,实乃不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