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世家豪强烟消云散,他们的底牌暗线也在行动中悉数暴露,跟着被郭宇东一网打尽。
大战得胜,论功行赏。当初站队到郭宇东一边的所有人,或多或少的都得到提拔。
楚云的功劳不小,如今被提升为是都伯,总算是重新回到了军队系统里面去。
按照帝国军制,都伯乃是中低层将领,直属指挥200兵丁。战时按实际需要,另可统领三位百夫长,也就是麾下总兵力最高可达500人。
当然,纸上的制度,落到了实处,多少总有点出入。
像临县一个小小县城,地处帝国东南边陲,政治、经济、交通都不甚发达,人口七八万左右。常备的兵力,总数不过3500人。
楚云这个都伯,麾下实领兵力,只有150人。
这还是郭宇东治理有方,将临县经营的欣欣向荣,日益昌盛。
对比其他临近的郡县,不管经济人口还是兵力,都超出两三成的样子。
裨将杨业修是临县军中第2号人物,职阶仅在偏将刘嵩彪之下,可谓位高权重。
在郭宇东心中地位,虽然不如刘嵩彪、雷皓阳等心腹爱将,但也是深受重用。
灭鼠计划期间,雷皓阳和刘嵩彪领兵离开临县,留守大本营的,正是这一位裨将杨业修。
可以说,杨业修的忠诚经过了考验,以后必将更得郭宇东的信任,慢慢提升到跟刘嵩彪等人同等的地位。
本来像杨业修这样手握重兵的军中大佬,完全没必要对一个小小的都伯如此的热情招呼,放低姿态。
但杨业修明白,楚云跟别的都伯不一样。
以他的本事能力,将来升迁提拔,几乎是必然的事情。
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此时跟楚云打好关系,惠而不费,有百利而无一害。
对于顶头上司明显的示好,楚云当然不会脑残的摆什么高手架子。
两人都有意拉近关系,一时间欢声谈笑,气氛融洽。
等到了军中大营,楚云跟杨业修就像是认识了几十年的老朋友一样,勾肩搭背,就差斩鸡头烧黄纸,结拜为异姓兄弟了。
“集合!”
一名伯长大声呼喝,150名划归楚云的士兵听从号令,按照往常训练,排成了一个10x15人的方阵。
这位部长名叫高全忠,是郭宇东给楚云分配的副手。
按照帝国军制,五人为伍,设伍长;十人为什,设什长。
再往上就是伯长,乃统率百人的卒长。
伯长之上是都伯,除自己直属部曲之外,另可率领数个伯长及其属下。
然后是都尉、校尉。
再上面,就是身边的这位杨业修裨将,还有偏将刘嵩彪。
临县不过是一个小县城,偏将就是军中最高职阶。
除了上面所述的常规职位,还有百夫长、千夫长等非常设官阶。
之所以说是非常设的,乃是因为这些百夫长、千夫长手下并没有固定的兵卒。
就比如楚云在前哨据点时的第一位领导,那位26号兄曹伯年,正是一位百夫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