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像个小仙孩一样如数家珍,献宝似的自他手中出现了一个个黄泥小陶筒。
林林总总地上很快就摆满了一堆黄泥小陶筒,细数之下怕是有几十之多。
此刻,巍还在不停地向外拿,似乎一副不把家底掏干净,便誓不罢休的样子。
这些黄泥陶筒都是如最先拿出的那个一般大小,陶盖上无一例外都刻划着“巍黄”两字。
其筒身也都素描般刻画许多图案,有山水景色,有仙田风光,有武仙舞剑,有法仙弄尘,亦有神仙笑拥诸仙追随……
而且,看的多了,李然才发现,原来在筒身上还有一些小汉仙字,只是其文字太小,刚刚并未看见。
李然拿起盛放“花觅香”的小陶筒,赫然见其北面亦有“花觅香”三个小号汉仙文字。
而且细看小陶筒,在那高山图案之上,还有些特殊之处。
似在高山山脊之处,有丛丛藤蔓植物生长其上。
李然凝神聚眼,双眼如放大镜般,细看之下,眼前之图案犹如活过来一般,在眼前慢慢放大,渐渐地越来越清晰。
高山之上,许多翠绿藤蔓蜿蜒附于山阳一侧,如倒挂悬垂的铁链自山巅一路向下沿着山壁蔓延。
那藤蔓藤青叶绿花红,绿叶丛丛,红花争相斗艳像极了一个个小太阳。
一阵阵流香随花粉飘落,如风波动,四散开来,浓郁、刺鼻、沁仙心脾。
李然将小陶筒放在鼻尖轻轻嗅了一下,闭上眼睛,脸上露出一种十分陶醉的表情。
“花粉刺鼻、花香浓郁、清甜醉鲜。这似乎是一种新鲜的鲜香之料!”
他觉得这香味应该不是自陶筒之筒壁透出的,更像是使用之仙,因为经常开启小陶筒,里面的“花觅香”沾染在主仙手上,长久之下通过主仙之手留在筒壁上面的。
而且不知是不是错觉,李然觉得这香味就是自那筒壁素描画中那些红色花朵中散发出来的。
这画虽像极了素描,但手法是相当的高明,不但用上了那种微观上的细腻刻画手法,似乎还带着某种不为仙知的技巧,令得整幅画明显有了如画中内容一般的意境。
更为难得的就是那股花香不知真的是主仙无意中留在筒壁上面的,还是刻意融入筒壁壁画之上。
一般来讲,仙的感官分为视、听、嗅、觉、味。
就一般画师所画之画来说,带给仙的便只有视,就是画就是画,画的什么,眼前看到的就是什么。
这就是看画中山,便知其是山。
更高一层画师所画之画,另外还可以带给仙觉,就是感觉。
比如画的是山,仙不但知道这是山,还感受到不一样的地方。
画本为平面,但画中山,带给观看之仙的感觉就是整个山却极为立体,犹如亲见。
其实最高一层次的画师,一般都被称为神乎其技。
其贵就贵在神之一字。
这时候他们往往都会有一些惊世之作,这些画作画中往往有着某种意境,这就是神韵。
画带给仙真实的感觉其实只有,视和觉。
当神乎其技的一幅画摆在那里让仙观看,因为感官上太像,几乎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在视和觉的影响下,往往便会产生一种错觉,这种错觉会令仙不由自主陷入听、嗅、味三种感官错觉中来。
这就是神乎其神的画作。
李然感觉眼前的筒壁壁画《花觅香》,好似更在那神作之上。
这幅画作更像是一种超神画作。
怎可能?
超神画作!